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陈雪
[导读] 文章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   陈雪    622750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习作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习作是小学生最难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三年级学生刚起步学写作显得更难。如果不把三年级的习作指导抓紧、抓好、抓实,扎扎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主题词:小学三年级习作  观察能力  培养
        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习作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习作是小学生最难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三年级学生刚起步学写作显得更难。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智力上已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提高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一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又是很低级,很初步,甚至是很朦胧的,在这样一种犹如种子发芽,但未破土而出的特定环境,特殊条件的制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和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想”写“乐”写。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如何有效地开展和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认识能力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来抓。 
具体做法:
        一.在习作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习作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的每篇习作内容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结合习作内容,我提早布置观察任务。在指导三年级第一篇习作时,指导写《我们的课余生活》的习作时,孩子们都爱课外活动,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活动中要注意认真观察同学们课间都进行了什么活动的,他们是怎么玩的,玩时怎么说的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习作的第一步观察的工作完成了。接下来进行习作的第二步说。习作指导课上,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观察到的、听到的、自己玩中心想的滔滔不绝地毫无保留地和同学们交流起来,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从这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课余活动中是仔细观察了。习作第三步写,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地坐着的人了。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又如在写生活中的发现习作时,我布置观察的作业是“在这段时间里,你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中你有什么,把你的观察写在日记里。”这样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在观察中去发现,做到有地放矢,新的发现。


在观察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让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的特点习作时,让孩子们观察我们校园的变化,学生们行动起来,走遍校园去观察,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习作也有了素材,孩子们把校园的美景写在他们的习作中,即完成了习作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校的教育。
        二.习作教学过程中,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我利用观察实物手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1.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小动物要按先整体后部分观察,观察小物件要按从外到里的观察顺序来写,写某处的景物要按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或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写,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要按从头到尾,抓住活动的过程。记得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物件》一文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物件,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文具盒的外形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先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的外面,说说文具盒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上面的图案,然后在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的里面,抓住用途来说。指导过程中,强调观察的顺序,最后训练学生说一说到写下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观察与联想相结合
        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向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具体而生动的。
        三.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光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了观察的方法,还不等于形成了观察的习惯。任何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每天让学生都从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篇,长期坚持,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会更深入更细致。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更直接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曾谨凯原来写作水平较差,观察能力得到培养以后,观察细心,写作的兴趣浓厚。在观察中的发现中写到:“树上的叶子有的变红了,有的变黄了,可是松树的叶子为什么还是绿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找来《十万了为什么》这本书,从里面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叶绿素和花青素多少决定树叶的颜色,春天和夏天,太阳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叶绿素比花青素多,树叶是绿的,到了秋天,太阳光照时间短,树叶光合作用弱,叶绿素比花青素少,树叶就变成红了或黄了。”
        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方面,我做了些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这仅仅是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