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区域活动设计与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陈加艳
[导读]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创新理念的广泛传播,广大幼儿教师不再仅仅满足于幼儿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更致力于通过多元活动形式,实现幼儿的综合长远发展,于是便在幼儿教学中展开了区域活动设计的不懈实践。

龙陵县勐糯镇幼儿园    陈加艳    678307

摘要: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创新理念的广泛传播,广大幼儿教师不再仅仅满足于幼儿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更致力于通过多元活动形式,实现幼儿的综合长远发展,于是便在幼儿教学中展开了区域活动设计的不懈实践。在本文中,笔者便以“幼儿区域活动设计与开展”为研究主旨,从观照幼儿个体差异、投放适宜活动材料、把握恰当指导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幼儿;大班;区域活动;教学策略
        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如果幼儿能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游戏进行自发学习,则从快乐游戏中获取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发展具有更长远的效应。基于文件精神,幼儿教师希冀通过区域活动这一崭新课程形式,使幼儿能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觉进行思维活动、操作研究材料、相互质疑讨论,验证操作方法,进而达到解决生活问题、提升思维与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观照幼儿个体差异,设计区域活动
        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导致其拥有不同的个体气质、性格特征和处事风格等,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学习方式与参与活动积极性上也存在不同;这边意味着教师在教育大班幼儿的过程中不能毫无差别,而是进一步全面细致的观察其行为表现。总结出不同幼儿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而可尝试以分组形式为具有个体差异的幼儿们设计不同的区域活动内容。
        从整体上而言,大班阶段幼儿更希望接触和参与一些挑战和竞赛性质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形式与内容的过程中不应忽略幼儿初步萌发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可在活动中设置难度层层递进的任务、“关卡”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从个体层面而言,笔者发现,一部分幼儿的合作意识较强,能够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懂得聆听他人意见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一部分幼儿性格上更为安静内敛,更善于通过独立思考和不断试错方式寻求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基于以上特点,教师可设计两种区域活动形式,一方面可通过“建筑设计”活动形式,组织幼儿利用黏土合作设计一幢想象中的小屋;另一方面可在“植物栽培”区角中,要求每位幼儿认领一种植物,自主栽种培育,独立撰写观察记录,获得植物生长与种植经验;令具有差异性的幼儿均可在区域活动中获得自我施展的机会,同时弥补性格中的不足。
        二、投放适宜活动材料,助推幼儿兴趣
        现代教育要求以环境资源作为依托和背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生活现象产生兴趣。为了在区域活动中引领幼儿进一步关注、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事物、体会生活美感,教师便可根据某活动目标投放适宜的、符合幼儿认知经验的生活材料。


令幼儿在活跃思考、亲手制作中或将边角料“变废为宝”,或挖掘到熟悉事物上的新鲜元素,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广泛生活实践中。
        例如,为锻炼幼儿对生活事物进行排序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其对部分食品的熟悉程度,教师可在“数学学习区”引入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材料投放进去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排序。如投放按“高一矮”排序的杯子、机器人、纸房子等各种材料,按“大一小”排序的几何体、按“酸一甜”排序的西瓜、苹果、哈密瓜、柠檬、百香果等各种水果。此外,教师还可在“自然科学”学习区投放诸如空易拉罐、边角布料、糖纸、包装袋等常见废旧物品,要求幼儿4-5人为一组制作一件艺术品或展示品;使幼儿在此过程中充分领会到“废品之用”,并在兴趣的驱使下将循环利用物品的习惯迁移至实际生活。
        三、把握恰当指导方式,尊重幼儿地位
        区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主导的过程,这便意味着教师需要重视幼儿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不可一味通过询问或质疑的形式干涉、打断幼儿的活动过程;但大班幼儿毕竟年龄较小,在不断尝试活动形式以构建自身新经验的过程中不免遇到无法攻克的困难。基于以上两点教师于区域活动过程中应当在尊重幼儿地位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指导、活动提示,应用恰当指导形式。既可在幼儿遇到问题或难点问题主动提问时通过暗示或层层递进的提示进行引导,也可在了解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观察他们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操作流程,在予以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下一活动环节的指引,或建议幼儿跳出“舒适区”,尝试其他操作方法。
        例如,在“书目阅读”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观察到,有些幼儿的阅读能力较强,对书本中精炼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也较强,但性格安静,不愿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对书中不同形象的认识;有的幼儿虽然不注重书目中细节之处对形象的刻画,但性格开朗,表达欲望较强。此时,面对第一种类型的幼儿,教师便需要鼓励并激发幼儿展示自我以及同伴之间在攻克阅读障碍上的互助;面对第二种类型的幼儿,教师便可基于书目主题、内涵、细节等对其提出问题,指引其反复阅读、细致阅读、深入阅读,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体会。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教师应当以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为区域活动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投放适宜材料,把握正确介入方式,让幼儿接纳区域活动、积极参与区域活动,从而使活动经历与体验对幼儿未来发展产生裨益。
参考文献:
[1]周春丽.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题设计与有效策略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8(07):217.
[2]田晓华.秉承原则,让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绚丽绽放——幼儿区域活动设计的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