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歌曲演唱前的准备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肖瑶
[导读] 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从18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肖瑶

摘要: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从18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中国艺术歌曲相较于欧洲艺术歌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到如今也已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在其中。如何处理好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除了训练好歌唱技能之外还有许多歌唱的前期准备需要完成。
关键词:艺术歌曲 二度创作 声乐演唱
        一、引言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至已有今有百年历史,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界定虽没有一个具体的、统一的范畴,但在我国两次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界定范畴讨论的会议与比赛中,他们对中国艺术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的定义范畴,即艺术性较高的歌曲。
        二、艺术歌曲的特征
        艺术歌曲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开始蓬勃发展,这时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唱至今的艺术歌曲。19世纪的西方艺术歌曲采用表现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诗歌为歌词,同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地位,使音乐与诗歌有机的结合,具有戏剧性和抒情性,且艺术歌曲的伴奏具有独奏价值。
        1920年,青主在德国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谱曲,写成了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因青主受西方艺术歌曲谱曲特征的影响,《大江东去》并未呈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独有的特色。从发展初期至今,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许多时期,每一时期的创作都在逐步展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之处。以抗日救亡时期的作品来说,这一时期是在“五四”时期的音乐基础之上发展,受战争影响这一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开始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并且流露出抗日救亡的民族之情,艺术歌曲从而也成为了作曲家们抒发情感的载体。
        三、演唱艺术歌曲前的前期准备
        无情难以立意,形声不得无情。1笔者在舞台实践课课堂上曾被老师评价:“歌唱时极力去将声音做出情感,实则演唱时并没带有思想,只是机械的完成了演唱任务。”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提到:“先明曲中之意义曲折,则启口之时不求似而自合。若世之止能寻腔依调者,虽极工,亦不过乐工之末技,而不足以语以感人动神之微义也。”[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2013.1重印),第107页
        这表明,只有真正体会了歌曲想表达的含义,开口歌唱时才有可能自然的唱出歌曲应该包含的情感。
        1、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选自诗词,作曲家依据已有的歌词来编配歌曲。对一首艺术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前,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作曲家在为词谱曲时所处的时代状况,一首作品的产生其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作曲家的情感在音乐中,明白作曲家寄托的情感后才能正确的去处理歌唱时的情感。
        以《玫瑰三愿》为例,黄自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根据龙七的诗《玫瑰三愿》创作出了这首歌曲。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正值战乱时期,中日矛盾日益尖锐,在淞沪抗战后矛盾更被激化。龙七在此次事件后,在校园内看到凋零的玫瑰花,心中感触写下这首诗,黄自随后谱曲。该词借物抒情将玫瑰看作正在饱受战争折磨的国家,玫瑰花的三个愿望映射出作者对家国安宁、战乱平息的期盼之情。



        2、结合谱例分析歌词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至中后期时,其伴奏形式与歌曲旋律开始凸显出本民族独有的色彩,如五声调式的运用、钢琴伴奏模拟古琴的音响特点等等。许多歌曲其旋律的走向与歌词每个字的声调走向配合,使得演唱时词义表达的更加清晰,演唱起来也更加顺畅。作曲家在谱写伴奏时充分考虑到了伴奏对于歌唱的各种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在进入演唱之前,演唱者首先需要结合歌词仔细的分析谱例中出现的所有力度、表情、速度以及伴奏织体的变化,从而更准确的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以《玫瑰三愿》为例,歌曲开头两句“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重复,但伴奏在第一句歌词处采用三和弦下行的方式进行,力度为“p”(弱);第二句“玫瑰花”谱面力度变为“mp”(中弱)同时以减七和弦开头,和弦走向也不再是一味下行而是出现上行和弦,该句句末出现“rit.”(渐慢)记号,拉长了整句后半部分演唱时值,此时的第二句歌词虽与第一句相同,但其力度、伴奏走向与第一句均产生了细微差别,所以在情感处理方面两句“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需要呈现出一种递进的情绪在里面。笔者认为第一句歌词可以用陈述的语气演唱描绘玫瑰花绽盛开的情境,第二句歌词则转变为感叹句的语气唱出对玫瑰花绽放时美好景象的感叹,同时两句歌词中的重音位置分别可以放置于“玫”字与“烂”字之上,歌词中的两个“玫瑰花”也不能已完全相同的感觉唱出,同样在情感上需要有相对的递进。两句对玫瑰花盛开场景描述的歌词是为了后面的三个愿望做铺垫,与后面歌词中玫瑰花遭受的痛创、凋零形成对比。
        第一个愿望“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以“mf”(中强)的力度进入演唱部分,表情术语“poco agitato”表示以略激动的情绪演唱。伴奏部分低音声部采用跑动的分解和弦将伴奏整体填充得更加饱满,句末“莫吹打”处标记有枣核状的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随后进入第二个愿望“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作曲家标记以“p”(弱)力度并以“con tenerezza”(温柔的)情感演唱,温柔的传达出祈求游客别因为爱我来伤害我的意思;最后一个愿望“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开头以“f”(强)力度进入,到“红”字开始标记有“ten.”(保持)记号,并在最后“谢”字上自由延长,在这个愿望时全曲达到情绪上的高潮,但愿望之所以是愿望是因为它与现实并不相同,所以在作曲家与作词家在此可能想表达对现实状况的无奈,笔者认为在此的演唱情绪中也应该包含着无奈的感觉;最后自由延长休止拍后由人声以“p”(弱)力度、“rit.”(渐慢)速度先进入演唱“好叫我”三个字,此时因伴奏部分没有演奏,演唱者速度可以稍微自由发挥,随后回归原速演唱“留住芳华”。最后一句相当于对前面三个愿望做出总结,三个愿望结束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芳华永驻。
        四、结语
        结合作品创作时的多方面因素如作品体裁、创作时代等,对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后,才有可能得出最符合作品意义的二度创作方法,从而使声乐演唱达到“启口之时不求似而自合”。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2013.1重印),第107页
2、喻意志.中国音乐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3
3、关怡.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综述[A].北方音乐.1002-767X(2020)12-01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