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刘宏平
[导读] 我国的初中生群体中,据有关研究显示,具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比例占20%-30%左右,积极心理学注重开掘学生自本身的积极人格力量,在中学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性良好、抗压能力强的乐观积极的学生。

重庆市云阳县巴阳初级中学 刘宏平 404508

摘要:我国的初中生群体中,据有关研究显示,具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比例占20%-30%左右,积极心理学注重开掘学生自本身的积极人格力量,在中学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性良好、抗压能力强的乐观积极的学生。为此,下文中通过教育与心理辅导经验分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探析了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不足,并根据现实状况与存在的不足,相应的提出了关于积极心理学教学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在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社会与国家的重点关注,相关部门也对学生心理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与正式的课堂知识传授并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各种形式不断展开,如今,我国各地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无论是设施条件或是人文环境,都比过去的年代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严峻的现实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正在不断上升。这同时暗示着我国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弱势。积极心理学提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调动学生的自主成长意识,因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中学生的已有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学校来说,更新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入积极心理学是大有裨益的。
        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概率较大,一方面他们的要承担学习方面的重负,另一方面也要承担来自亲人与外界多方面的压力。从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单亲家庭中学生,常年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中,由老人照顾甚至无人照看的中学生,往往由于缺乏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以及家庭关爱,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格外大。另外,由于如今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普及,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的网络世界中,缺乏与同学老师的现实沟通,也使得自身心理问题发生概率变大。这些学生群体普遍容易产生学校学习的心理不适症状,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例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等。然而由于我国心理问题健康教育的普及还未完全落实,学生自身也比较缺乏类似的知识,这就使之即使遭遇到心理问题,也不擅长向他人求助,导致问题与疾病最终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学生群体中,有近两成的学生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或人际关系障碍。而近四成的学生自信心水平低下。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学生面对生活与学习竞争压力无法淡然自处,也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交系统。更为严重的患有抑郁症或心理疾病的学生,会存在着自残乃至自杀的行为。这些严重的学生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性格有所缺陷。因此,如今亟需使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思想加以普及,有针对性地及时排查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原因,并给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良好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更好的在社会中立足。
        二、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目标上重心定位不准确
        我国各地区中学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触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在实际教育落实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侧重地控制严重的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所针对的对象是已经患有心理疾病很久或很严重的学生。在这样目标重心定位之下,心理教育往往只是局限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讲堂上,范围十分狭隘。并且,容易忽视更多表面上看来没有任何问题的学生潜藏的心理问题的负面诱因,致使心理疾病得不到有效的预防,最后导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作用过于延迟,这也致使有些学生已做出自残甚至自杀等严重行为时,学校和老师才加以警觉。
        (二)内容上不注重积极心理的引导
        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是默认为由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已有的心理疾病则会自然而然地从教师的辅导中得到解决。


心理咨询教师会跟学生去讨论心理问题产生的现象与化解方法,教学生如何处理自己当下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注重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所有视线的焦点都集中在负面的问题上,却缺乏积极的正向引导力量,缺乏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以及积极人格的建立。
        (三)整体心理教育导向偏消极
        由于我国教育界对西方传统心理学理论的采用,如今学校的心理教育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心理学医学化色彩。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才会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所以大多数中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持有抵触的态度,认为提到“心理”二字就是心理有问题的代表,这使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发挥的作用大大减弱,无法使学生还在萌芽状态的心理问题倾向与心理问题诱因得到很好的控制与引导帮助。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对策
        (一)以培养积极品质为目标
        积极还是消极的教育导向,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未来发展趋势影响是不同的。我国已有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止步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对学生积极潜在力量的开掘与引导。因此,应该针对现实中的不足,注重培养学生更加积极的品质,以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引导积极情绪为最终旨归。对一般的学生加以正确积极价值观的传递,对有心理问题倾向或已经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则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世界,挖掘其自身对抗消极情绪的力量。
        (二)多途径丰富教育方式
        注重交流教师应该充分体谅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充分理解学生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关系情况,对于许多本身就缺乏家庭关爱的农村学生。应该以正性的积极互动。来让他们体验到愉悦热情的情绪交流,使他们走出被动的情感状态,积极地结交朋友并解决生活困难。改变以往单纯的普及心理学常识,以及单纯讲课的方式。同时也需要开设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在活动课上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以及开展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友情的重要,从而避免封闭自我。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与知识吸收的过程中,共同构筑积极的人格力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爆发的概率。
        (三)优化已有的教育整体导向
        鉴于我国中学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单一,有些学校也开展了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或课程,但是内容并不丰富,无法对中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心理辅导的对象不应该局限于个别的学生,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为了让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心理状态,还应该避免以往那向学生传递消极的情感与心理体验的做法,避免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相违背的教育行为。
        结束语
        我国目前中学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缺少历史发展经验积淀,还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也还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中学生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学生群体心理疾病的患病的概率。因此。我国的广大中学学校还需要改变不合时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惠及到每一位学生,使积极心理学发挥自身的功效,并培养中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1]陆瑛.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42):69-70.
[2]颜刚威,林满,陈佩珊,梁啓昇,林宝玉.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11-115.
[3]刘晓琴.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5):61.
[4]葛鲁嘉,李飞.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244-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