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黄林
[导读]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国推进了全面的课程改革工作。

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第二中学   黄林 655400

摘要: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国推进了全面的课程改革工作。语文作为人文与工具性质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如今“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致使语文教学质量堪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以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
        作为中国教育模式的核心科目,语文在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的语文教学哲学强调灌输,而不着重引导与实践。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抑制着处于思维活跃时期的中学生思维的发展[2]。中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为人才培养树立了新的方向。作为中学中文教师,应当运用崭新的教学理念,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革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营造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困境
        1.1“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学发展
        即使在新课改条项颁布已久的今日,仍有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为:“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教学”。课堂上缺乏健康与适当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3]。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缺席,学习只是被动式的。然而,教师对教学成效漠不关心,只负责将课本上的内容如盘输出,毫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条件。这种权威以及受压迫的教室氛围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存在诸多障碍。事实上,在人们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权威式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新需求。例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简单地分析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与背诵,以完成一堂课。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仅仅为古文妙句、经典诗词、名篇典故,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共情能力,仍然处于白纸状态。这种教学环境以及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制约着教学发展的与时俱进。
        1.2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制约着教学发展
        阅读是语文学科中一个相对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它是各个学科深入学习的基准,因此教师应当通过阅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目前的传统语文课堂上,阅读练习仍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由学生自行主导的阅读与理解,这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效果。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致女儿的信》时,教师会对通篇文章进行解释,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一段进行阅读,并回答“何为爱”中列出的问题。事实上,这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不谈理解能力了。在进行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文章的独立阅读,并引导每位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分组分析文章的内容与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深入文章思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以及理解、独立思考等能力。



        2.新课改背景下强化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实践路径
        2.1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消除个人学习思维盲区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堂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小组中的学生特点,在进行教学研究与讨论时,分别分配给他们不同的职责,并以小组成员的表现给小组加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都应当有高干生以及学困生。并且在小组内,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表现良好,便可以任命为小组组长或者副组长,并定期给予组长或者副组长一定的权利或者物质奖励。而如果表现欠佳,则适当降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强调学习者的独立与合作,而且强调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而对于语文学科,一个人的思维或许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很难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的理解,存在思维盲区。因此,教师应经常为学生组织小组学习教学活动,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对阅读料语进行全面分析,集思广益,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2.2运用课堂导入艺术,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为了充分唤起学生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意识以及求知欲望,教师应当运用课堂导入艺术教学方式,并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技巧,以强化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人的猎奇心理以及中学生的探索心理,并利用与新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故事、人物要闻来吸引他们。将学生对历史经典以及人物要闻的强烈好奇心转化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学习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创建面向生活的教学环境,以找到中学生所熟悉的文本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似之处。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缩短中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并让学生在创造生活情境时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为了减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在文章《背影》中,教师应当捕捉具有反叛心理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要求学生谈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如何,是否曾经存在过矛盾,以及双方在表达“爱”方面是否存在障碍。让他们一一敞开心扉,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通过阅读与交流的结合,学生与作者之间将产生特殊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据此指导他们,如果想解决冲突并实现与父母的和睦往来,需要与父母敞开心扉。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汉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学习教科书的内容,而且还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汉语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基于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新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尚勇. 增加“说”“读”“写”,减少“讲”“听”“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 学周刊, 2017(16):160-161.
[2]彭润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1):35-35.
[3]孙云. 基于生活化理念改革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农家参谋, 2017(14):167-167.
[4]陈凤英. 回归经典名著,激发个性阅读——"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新课程(中学), 2018(12).
[5]汤巧华. 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