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沈赛芝
[导读] 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审美为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中学   沈赛芝    317600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审美为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通过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的教学实践研究分析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教学实践
        本文从以下六个模块中探讨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的教学实践。这六个板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和音乐与戏剧表演。
        一、音乐鉴赏课
        音乐鉴赏作为学生审美素养最直接的体现,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当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中要针对性地开设音乐鉴赏课,让高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相应的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设置音乐鉴赏课为必修课需要考虑到学校教学条件,针对性地按照教学条件设置课程,不能只为了一门课程的设置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能力,应该在学校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有目的地开设这门课程。
        二、音乐歌唱课
        歌唱课是实施美育地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表现能力,歌唱课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在欢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感知,促进学生成长。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应当作为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的基础学科,在歌唱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带去直接的情感体验。
        在设置这门课程之时,要注重课程设计,需要循序渐进的增加歌唱课的难度,旨在由简入难的激发学生参与歌唱课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走进音乐,开口歌唱。
        三、音乐演奏课
        关于高中音乐演奏课的设置可以采取“1+1,1+X”模式,“1+1”指的是教师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乐器爱好采取辅导模式;“1+X”指的是教师根据一种乐器演奏,对全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当然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教师应该在乐器选择上慎重考虑,针对高一年级新生,教师应当以简单的乐器演奏开展“1对1”或者“1对多”的教学模式,如易学的二胡、竖笛等等;针对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就可以选择相对复杂的乐器开展教学互动,如钢琴、扬琴等;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应当选择有古典之美的古筝作为演奏乐器。



        同时在“1+1”、“1+X”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针对性地开展音乐课教学,形成教学体系,思考构建的课程是否合理、是否将全班学生考虑到了其中。
        四、音乐创作课
        音乐创作课作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课堂形式,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开设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音乐创作课学习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指向学生审美创新意识的形成。
        音乐创作课的设置同样需要教师思考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能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帮助下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
        五、音乐舞蹈课
        在设置音乐舞蹈课的过程中,笔者观点可以将中国民间舞蹈融合到高中音乐教学中去,因为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的非物质物化遗产之一,对于它的的保护以及传承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融入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之时,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在原有的风格上进行再创作,需要合理的考虑,并且要在其中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核心文化。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国很多教育学家都强烈建议将非物质文化教学纳入到现如今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非物质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和特色,对于保护传承它我们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高中音乐教学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和的重要过程,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我们不能忽略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六、音乐戏剧表演课
        从美学角度审视戏剧表演,它主要是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表达、阐述、传递表演者的所具备的性格特点,无论是表演者的才智、意志,抑或是他们的情感都蕴藏在戏曲表演当中,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设置音乐戏曲表演课,让学生通过戏曲表演走进音乐,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思想和人文情怀。
但是在音乐戏曲表演课设计当中,教师要明确整堂课教学地目的和重心:其一,明确戏曲表演课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表演;其二,名曲戏曲表演的重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最终达到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音乐。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有选择地设计相关的音乐必修课,通过音乐鉴赏课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歌唱课提高学生的音乐歌唱能力;通过音乐演奏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音乐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音乐创作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创新意识;通过音乐舞蹈课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发扬中国舞蹈;通过音乐戏剧表演课让学生体验表演,发展学生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以此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田祖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设计[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256-257.
[2]杨昕.浅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J].新课程·下旬,2019,(5):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