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杨贤庆
[导读] 随着课程标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替代传统教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倡导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并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特点进行研究,并找到正确的教学教育方法,用于实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新田镇横陇小学  杨贤庆  516724

摘要: 随着课程标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替代传统教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倡导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并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特点进行研究,并找到正确的教学教育方法,用于实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前言: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制度,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是从评价学生六项基础发展目标来定义的,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作为一名教授农村小学生的人民教师,现根据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研究及探索,以便提升当代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及更好的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及方法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正确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国家、社会、家庭、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1],也是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基本的前提,培养农村小学生道德品质需要进行:
        1、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教师的行为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身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在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要以自身行为为学生做典范,以自身言行引导学生,成为学生优秀的榜样;
        2、教育学生熟识道德规范行为
        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例:文明用语的使用,告知学生讲粗口是错误的,如果说错话要及时纠正,要在生活中多使用文明用于,打招呼要说“你好”;在课堂上打闹、学生之间吵架、打架等行为是错误的;遇到同学有困难,学生要主动帮助; 要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真正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鼓励学生发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行为。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公民素养的方式与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素养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因此培养当代学生“自强、自尊、自律、勤奋”的良好公民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无论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上都要做到尽职尽责,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及行为;公民的素养来自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的行为习惯;
        1、运用课堂教学教学生区分“好的行为习惯与坏行为习惯”
        教师在平日讲课中通过举例子说明,如何区分“好的行为习惯与坏行为习惯”,例:上学歌中“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上学不迟到便是良好的习惯,反之便是错误的,以举例子等教学方法告知学生如何区分“好的习惯”与“坏习惯”,通过视频教学方式播放行人闯红灯、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在教学中凸显“坏行为”做后,带来不好的结果,并正确引导学生做到“好行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好的行为习惯”与“坏的行为习惯”的区别;通过组织班会“区分好行为习惯与坏行为习惯”方式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利用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是学生的第二主导,家长的行为时刻影响学生的思维,通过家长座谈会微信群内与沟通等方式,告知家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长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生活中时刻督促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时刻需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生必有拥有的一般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和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2],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及最佳机会是学习活动,作为教师应该多组织实践性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稳定的个性品质。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分组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与他人交流及积极合作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收获。
        五、如何提升学生运动与健康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正常学习生活的,因此多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加强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也会拥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及收获强健体魄,才能更好的投身于学习,得到更大的收获。
        六、如何提升学生表现能力
       “见多识广”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教师多组织相关的文艺类活动、欣赏艺术作品等活动才能提升学生们欣赏生活、大自然中的美丽,才能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也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这样今后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才能充发挥学生们自身能力及展示自我的精神,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不自卑,不怯弱,拥有自信心及勇往直前不惧艰难的精神。
        结论:教师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鲜事物,在教学中不断的进行研究及探索,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成为主人,挖掘学生潜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所需养分,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孟宪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及其改进[F].《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0-21.[2]毕华林,刘知新.论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J]. 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