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万雪莲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比如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知识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下等,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可以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云南省昆明市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万雪莲  65022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比如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知识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下等,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可以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快乐学习
        从教16年的我,对于传统课堂的弊端深有体会,一节课下来不仅老师身心俱疲,学生很辛苦但是成绩却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因此认为高中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产生偏科现象,甚至对数学产生了消极或厌恶心理,我一直想要改变这种境况,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现在,通过参加学校一系列快乐学习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在慢慢改变自己的课堂,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升,成绩自然而然也提高了很多,两个基础较弱的文科平行班平时的测试成绩都能保持在95分以上(满分150分),我很有信心在他们一年之后的高考平均分能到达110分以上。
我目前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现在上课前的备课我已经改变了以前的观念,以前总想着一节课要完成很多知识点,保证课堂知识的完整性,但现在我每节课知识点都不多,1-2个知识点即可,而且要分解难度,由易到难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比如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第一节课,我安排的内容就有两个:1.极坐标的概念,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能准确写出点的极坐标;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通过对公式的理解,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的问题。两个知识点完成以后,通过当堂检测(选择高考真题第一问)让学生体会努力之后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二、课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老师要时刻关注,尤其要关注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及时帮助他们,让他们慢慢体会算出正确答案的成就感,从而吸引他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也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如果他们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可以再安排其他任务,以此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的解法比老师之前准备的方法还要好,达到教学互长的效果,我的课堂中就出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我每次都会表扬他们,大大激发了优秀学生们进一步探索更优解法的动力,实现他们成绩的提升。我觉得在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多听听学生的想法,抱着学习的态度,这样师生感情还能更加融洽。师生互相欣赏,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快乐的,不是形式上的快乐,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课堂的具体操作是:
        1.上课起立喊口号:学生起立之后除了喊班级口号还喊数学课堂专用口号“数学使我快乐,数学成就梦想!”振奋学生士气。



        2.每节课前一分钟的学生分享刷题感受,主要分享自己前一天做的题目考点,自己做题的感受,积累的解题经验,根据分享的精彩程度给予1-3分的加分奖励。同学之间的解题方法分享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讲更容易接受。
        3.在讲课过程中随时提问学生基本公式和知识点,解题方法,回答正确给与加分奖励。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训练解题能力,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准确而快速计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所以可以限时让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条件所能得到的结论,或者看到题目条件所能想到的公式等,对于能够正确说出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所有学生都有了正确的解题思路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准确的计算,也是限时计算,对于最快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并加上语言与肢体奖励。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才能让学生真正训练到我们想要的解题能力,成绩自然就能提升了。
        4.当堂检测用来评价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题目的选择要贴近高考,也可以使用高考原题,检测结果的反馈如果都是选择题的话建议使用“门口易测”,可以快捷而准确地得到学生完成的结果。
        5.课程内容结束之后,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已经有了积分的结果,对于第一名的小组给予每个组员一次抽奖机会的奖励。我的具体做法是在6个左右的信封里装上写有小奖品名称的纸条(或卡片),奖品可以设置一些小文具,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三、课后。课后除了正常布置课后作业以外,我还鼓励我的学生们自己找题做,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拿着自己买的课外习题书找我选题,我会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他们选择适合的题目完成,后来时间长了,他们就可以自己选题了,每天下课之后我都会给前一天晚上自己完成了作业之外的题目的学生加分奖励(这里的分指的是学生的量化积分,积分的作用主要还要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我经常和学生说:“这样既能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又能为小组做贡献的好事怎么可以不做呢?“所以现在我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的学生课外做数学题已经成为了习惯,有这样努力的好学生考试成绩自然不用担心。对于做题加分我现在的标准是三道小题加1分,一道完整的大题加1分。
        学生课堂表现的加分和课外做题、作业的加分一周之后求总和的分数再评价得出本周小组第一名和个人做题加分积分第一名,给一些实物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一段期间的尝试,我慢慢体会到了任务驱动型课堂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让师生都能处在快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探索更适合我们学校学情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坚定不移的推进任务型驱动课堂的研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高考成绩、培养热爱数学学习的未来数学专业性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新课程学习(下)》(2015)——构建任务驱动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作者:吴晓泉)  CN : 14-1353/O1     ISSN :?1674-697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