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 邵兴华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邵兴华
[导读] 小学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学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思维、鉴赏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  邵兴华  265100

摘要:小学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学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思维、鉴赏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很容易引起学生瞌睡、走神等不良学习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传统的美术课堂没有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精神涣散,学习效率低下。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打造趣味课堂。
        一、寓教于乐,创设愉悦课堂环境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色彩丰富、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住,教师可把握住同学们的学习特征,将能够打动同学们的趣味元素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1]。设置一些趣味化的益智小游戏,比如击鼓传花、你画我猜等,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打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在快乐的气氛当中,“玩中学、学中玩”。
        比如,在《色彩的和谐》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深刻了解色彩搭配的规律,在课堂中可以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教师背对着同学们敲击黑板,让同学们传递手里的“花”,在鼓声停的时候,哪个同学手里有“花”,就要站起来表演才艺,或者回答问题,如“黄色的邻近色是什么?”“红色的邻近色是什么?”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编一首小歌谣,让同学们在唱念的过程中加深记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的活跃度。
        二、欣赏作品,激发美术创作热情
        美术欣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对名家的艺术作品进行评鉴与赏析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水平,促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激发同学们的美术创作热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体会到色彩的多姿多彩,还可以体会到线条、构图、光影等内容的趣味,在深入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深刻感受美术色彩的张力[2]。
        在《水墨画动物》一课中,教师借助课件播放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话的美术作品,通过视觉刺激,让学生感受画家在简单的笔触之下所呈现出来的多样化世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在欣赏齐白石先生的《青蛙图》、《螃蟹图》、《灯鼠图》时,教师可将美术作品放大观看,让同学们清楚的观察到齐白石先生笔下动物的动作细节、表情等等。


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对国画的造型手法进行感知,消除了学生对水墨画的陌生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提升其创作热情。
        三、点拨技巧,愉悦学生学习体验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体验感,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使用的美术创作方法进行适当的点拨,传授同学们一些趣味性十足的绘画小技巧,转变同学们传统的绘画形式,鼓励其创作风格的多元化。比如,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加深其对线条、构图等内容的认识;通过实物进行启发,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传授绘画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远近的奥秘》一课中,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将蕴含“透视作画法”这一美术知识的相关摄影、素描、油画等作品一一展现出来,通过欣赏加深同学们的认知。比如,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当中,作者就充分展现了透视线下“近大远小”的作画规则;在拉斐尔《圣母的婚礼》中,不仅体现了“近大远小”,还可以明显的观察到画作当中视野的“消失点”。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教师点明了表现“远近”的创作方法,明确了“用遮挡关系表现空间前后”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四、展示成果,实际体验创造乐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的对其创作内容给予鼓励,保持其良好的创作热情,培养其良好的美术创作自信心[3]。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每节课结束前的十分钟作为作品展示环节,轮流让同学们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感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同学互动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艺术交流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体会美术创造乐趣。
        比如,在《元宵节里挂彩灯》的手工活动课中,教师让同学们依次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等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可以带头提问:“请问这盏花灯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是三根很细的圆钢圈,还有红色的布。”在教师的带头提问下,别的学生也主动投入到讨论当中:“你是怎么做的?能教教我么?”在良好的互动交流当中,班内的同学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愉悦,并纷纷投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结束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温永瑜.浅析如何突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J].家长,2020(33):134-135.
[2]王阳.浅析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热情[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01.
[3]王舒.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优化学生体验[J].启迪与智慧(中),2020(1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