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张艳
[导读] 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想要保证相关人才的输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就需要从教育方面着手来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

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一学校 张艳 158307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想要保证相关人才的输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就需要从教育方面着手来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创新乃是素质教育实行下的最基本内容,相关教育者应该充分考虑好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超强逻辑性、思维性以及严谨性的学科,在其实际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将有助于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学生;培养
        一个民族想要永久的延续下去,其就必须要不断的追求创新,这样才能带给民族发展大量持续的活力,因此,创新也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本质核心。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积极的改变自身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并坚持以创新性教学原则来开展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在保证学生数学知识传授量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得到增强,进而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1加强学生创新引导,通过鼓励学生心理提升创新意识
        创新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只是需要智力活动来作为支撑,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创新情感来带给创新活动新的活力与动力。而什么是创新情感呢?像人生理想、生活信念、创新激情以及热情态度等都可以被看做是创新情感。除此之外,创新活动开展中也不能忽视了个性所带来的重要作用,而想要全面的发挥出创新个性的作用与价值,就需要学生把控好自身的主观情感与心理状态,再者,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具有差异性的,所以他们在创新方面的成就也将有所不同。鉴于此,相关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并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其营造出良好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度,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内培养好自身的创新意识,并帮助其优化好自身创新心理。
        1.2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可以促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具有积极探索与寻求解决方法的良好心理取向。而为了给予这种心理取向更好的发展条件,就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出完善的创新氛围,在创新氛围下开展创新教育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教育若想在数学课堂中顺利的实施起来,就需要师生之间可以形成和谐民主与公平公正的关系,进而在此关系的支撑下,打破师生之间固有的交流屏障,帮助师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与相互尊重的情感,这对于营造课堂“爱”的气氛有着积极的贡献。而学生们在此环境下进行知识学习,将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中来,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2.2利用数学难题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人们需要充分的利用好自身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对事物本质和其内在联系拥有全面了解,进而就可以给予问题更多新颖独特的解决想法和创造性见解。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可以为学生数学知识问题的快速解决提高巨大帮助。教师通过开展解题教学,将可以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大量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方法以及基础技能的同时,拓展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多角度探索与追寻,这样就可以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推动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超强的想象力以及灵活的创造力,这对于学生思维素质的开拓以及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着积极推动力。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更是素质教育实行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需要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等得到相应培养,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这对于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有着积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 赵花妮,刘坤.  智库时代. 2019(20)
[2]新形势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王师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9)
[3]乘上“减负高效”之舟 徜徉“趣味生成”课堂——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减负高质[J]. 刘凯.  河北农机. 2020(04)
[4]从小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J]. 郭彩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