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李春蓉
[导读] 高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用于演示的实验,有的是为了引入新课,有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有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有的是为了减小学习梯度突破教学难点;有的是为了巩固和深化概念规律。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李春蓉      628200

摘要:高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用于演示的实验,有的是为了引入新课,有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有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有的是为了减小学习梯度突破教学难点;有的是为了巩固和深化概念规律。演示实验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时候在课堂上的演示不能如期开展或达到理想效果,这需要教师在实验室外去发现匹配或者自制实验或者改进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创新
          引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大都依赖于课堂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东西进行生动的展现,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直观体验,然后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推理和分析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物理演示实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操作繁琐不易成功;演示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实验的可视性差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物理教师认识到:只有解决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实现教学创新,更加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才能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对此,为及时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创新和改进策略的思考,力求能够将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过程进行改进。
            一、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实施的创新与改进策略
         (一)主题要突出取材,操作要方便。演示实验的过程要尽可能的简短,现象显示要尽可能直观。因此,为了突出主题演示实验的装置,应当尽可能采取开放的演示原则,不必为了过分追求精准度,而把实验装置弄得过于复杂,尤其是过于复杂的结构,会干扰性学生的视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找不到实验的重点。此外,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对接近生活的题材、主题会更加感兴趣,这也能让学生易于对实验过程进行积极思考,对结果更加关注,对实验原理和与实验相关的知识感兴趣[1]。
         (二)演示效果要明显,现象要直观。脱离了明显的效果,会影响学生的观看体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很难获得与课本教材相符的观看感受。对此,教师可以将实验器材放在较高的位置,或利用仪器固定在明确的云台板上,增加可视性。此外,演示实验的选择也要突出对学生认知和思维的补充,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或原理基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常规思维不同,或超出学生现有认知的实验,利用与常规认识相矛盾的物理现象,构建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三)演示操作要规范,保证成功率。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今后模仿的参照。因此,教师做实验的过程必须要做到操作程序和数据读取的规范性,为学生做好示范引领。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材料、仪器、步骤的科学合理性,反复实验调整,以提高科学实验的成功性。
          例如,摩擦力课程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师要对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进行演示。


在这一过程中,当教师逐渐增大拉弹簧秤的拉力时,木块从静止开始移动,但这个过程很难实现对木块匀速运动的控制,导致弹簧秤的读数不断变化,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这样改进,将弹簧秤拉木块的这个装置放在一个长薄板上,保持木块静止不动,并逐渐加力反向拉动这个薄板,直至实现匀速拉动,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变化就更容易了。
           二、演示实验创新条件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丰富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考核考查,对学生物理探究和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学生个人也越来越重视将来的就业和现代社会对他们科学素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具备仪器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充实,是当今物理课堂实验开展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果,教师除了要,应用精心选择有较强科学性和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以外,还要为加强演示实验的可观性便利性、趣味性而努力[2]。教师要在凸显原有实验的现象,重视实验操作的主要程序,可以适当修改课本上原有实验的缺陷,让观看效果更加具有吸引力。演示实验过程的参与者,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师生的各自参与和相互交流,都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3]。教师应当利用演示实验,以一定的形式将师生组织起来,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实现学生对实验的充分参与,进而获得第一手资料,自主开展物理知识的探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样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一)样板模仿式。首先,由教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进行模仿,在学生模仿过程中,教师以辅导者的方式,积极引导他们对比分析,提出质疑并改进,使用观察统计分析思考。
           (二)小组合作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将演示主题交给学生,由教师对选材、实验步骤设定、统计结果、探索规律等环节进行适当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创设情境式。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某个点出发,引导学生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物理规律来探索,以生活材料为支撑的物理实验过程。
           例如,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景,然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比如,48V电瓶车无法正常行驶了,该如何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是一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可以请教修车师傅,并进行经验与科学对比的演示实验,对最大化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具有良好作用。
           结语:总之,物理教学的过程要以开展物理实验为主,让学生动起来,强调学生主体,实施素质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灵感,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娜.高中物理创新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9(07):80.
[2]王若玉.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12):69-71.
[3]旷正凡.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策略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2):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