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黄楚滨
[导读] 自主学习作为高中课程中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不再单单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开始重视起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大道西普宁华侨中学   黄楚滨       515343

摘要:自主学习作为高中课程中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不再单单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开始重视起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将这一种学习方式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深入了解数学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自主学习
         引言:教育课程在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自主学习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因此也受到广泛关注。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必备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新知识,迎接新的挑战,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研究如何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突出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背景下表现的是学生知识、情感与技能、价值观等多方面,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也参差不齐。传统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专制专政”,认为教师就应该高高在上,学生需要听从于老师,整堂课下来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不多,极度缺乏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这种意识观念。而这种观念在当今的教育中并不适用,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本身就具有独立思维,有创新与创作的能力,并拥有个性。在解题或是思考的过程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如果说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专制,那么会给高中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苦、学习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定教学计划,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以多方面去思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例如:在教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合集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在划分小组成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分配组员。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不仅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当小组建立之后,教师开始设置学习任务,而根据组员学习能力的不同,分配的任务也应该有简有难,由学生自行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由小组长进行汇总。总体下来,学生能够很好的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集合的基本运算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都能够有效掌握,以小组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究集合的含义,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枯燥的教学模式则会给学生增加负担,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丢掉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改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教学手法不能够一成不变的使用老方法、老思想,这样一来会使学生觉得无聊乏味。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不要单纯的讲解函数公式或是强制性要求学生对公式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数学这门科目本身就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对复杂的公式通过PPT课件演示分解公式的过程,并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相关的知识内容,并抛出诱导公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三角函数。有了现代设备的帮助,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保障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建立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果说学生讨厌某科目的老师,那么这门科目的学习成绩显而易见的差,反之如果学生喜爱某科目的老师,那么学生就会自愿学习教师教的所有课程知识,成绩也会明显提升。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为学生设身处地的着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老师也很亲近。
        例如:教师可以每周进行一次“班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生近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高中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注重培养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后,多与学生谈论生活上或者是学习上的话题。另外,要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放下对教师的戒备,教师也能够顺利的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提升综合素养,满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基本所需。
        四、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应该正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发现自主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教学课堂的结构,使教学效益变得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冬琳,赵静,孔祥铭.面向贯通培养项目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模型研究[J].高教学刊,2020(29):76-78+82.
[2]梁治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法和途径——评《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115.
[2]缪亦男.关注数学概念形成过程,开辟核心素养培育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42-43.
[4]王浩宇.概念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