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伍佳
[导读]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按教材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再进行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此过程需要制取大量氧气,不便于一线教师操作,提高效率。且实验完后,不便于回收二氧化锰,所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且改变催化剂的形态,可以连续制取纯净的氧气,控制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可快速回收,节约药品。实验装置简单,结合物理连通器,培养学生知识间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绿色环保,污染少。

四川省西昌市西宁中学    四川西昌     伍佳    615000

摘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在2012年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在第二单元课题2。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按教材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再进行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此过程需要制取大量氧气,不便于一线教师操作,提高效率。且实验完后,不便于回收二氧化锰,所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且改变催化剂的形态,可以连续制取纯净的氧气,控制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可快速回收,节约药品。实验装置简单,结合物理连通器,培养学生知识间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绿色环保,污染少。
关键词: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实验改进  氧气的性质  教学效果
           1.实验的内容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红磷放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发现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硫粉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对比试验,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烧红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红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探究制取氧气装置的改进,运用所得氧气探究其性质。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充分利用生活用品,形成节约环保的意识。
           3.教材实验特点
           3.1实验药品与仪器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仪器:试管、导管、橡胶塞、集气瓶、玻璃片。
           3.2实验原理
           2H2O2        2H2O + O2
           3.3实验装置与方法
           向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当导管口处快速产生均匀气泡,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4实验不足
           反应速率快,不便于氧气的收集。其次,试管能够容纳的过氧化氢液体有限,使得制取的氧气有限。如果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添加长颈漏斗,用长颈漏斗添加药物,虽然控制了反应的速率,但由于反应初,速率较快,常常会伴有气体和液体从长颈漏斗口处喷出,不便于实验进行。如果换成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易碎。由于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不便于回收,每次做完实验,在清洗仪器时就随水冲走,导致药品浪费。在搬运氧气过程中,氧气容易泄漏,现象不明显。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4.实验改进与创新
           4.1实验药品加工
           将二氧化锰和水泥以1:2比例混合,调成糊状,搓成直径1厘米小球平铺在白纸上,自然晾干,在晾干的过程中,加少许水润湿水泥球,让小球速干。干后,洗净小球待用。模仿盐酸与大理石制二氧化碳的过程,化学反应适中。



           4.2实验仪器的改进
           使用矿泉水瓶当反应容器,用布袋装入二氧化锰和水泥小球,用细线拴住布袋,放入塑料瓶中,反应开始能够如同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一样,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便于氧气的收集,当拉起细线,反应停止。该装置即利用了废物,控制了反应的速率。且便于回收二氧化锰,不浪费二氧化锰。
           使用废弃的启普发生器的容器作为氧气性质实验的反应容器,运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该容器即作为收集气体容器也作为反应容器。利于保护仪器,不至于仪器受热不均炸裂,便于废气二氧化硫吸收处理。现场制备氧气并运用于氧气的性质实验,节约了上课制取氧气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运用连通器原理。重复多次收集氧气,便于学生多次观看氧气性质实验。模拟医院医生给病人打吊针的模型,可以多次向容器中灌水,运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进行试验。
           4.3试验装置
           塑料瓶作为反应容器,布袋装二氧化锰块状固体,细线作为提拉布袋的工具,控制反应的进行。废弃启普发生器的容器部分作为氧气性质实验的发生装置,右侧塑料瓶装水,与启普发生器的容器部分构成连通器,可重复多次进行实验。
           5.4实验过程
           1: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见现象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进行改进。将粉末状的二氧化锰与水泥和在一起凝固,变为块状,达到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分离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将废弃的启普发生器中装满水,运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排出的水引入塑料瓶。关闭启普发生器容器两端的止水夹,打开上方的橡胶塞。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在容器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带领学生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与木炭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取木炭,点燃,伸入氧气中,发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关闭容器上方橡胶塞,打开相应的止水夹,打开启普发生器右端止水夹,提起塑料瓶,形成连通器,将启普发生器容器中的水灌满,同时将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闭容器上端止水夹,放下塑料瓶,重复使用排水法,再次在启普发生器中收集氧气。
           3.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将细铁丝打磨光亮,将铁丝螺旋状绕在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容器中,观察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打开容器右端止水夹,提起塑料瓶,形成连通器,将启普发生器中的水灌满,关闭启普发生器上端橡胶塞,放下塑料瓶,重复使用排水法,再次在启普发生器中收集氧气
          4.探究硫粉在氧气中的燃烧
          取硫粉,点燃,发现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伸入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关闭启普发生器橡胶塞,用水吸收反应后的气体。
          5.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
          实验简单,可以一个人操作。现象生动直观,并且可以重复实验,不用担忧氧气漏气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且带动了学生科学探究,在生活中挖掘化学。
          废物利用,节约药品,环保。二氧化锰可快速回收,节约药品,重复使用。可以快速收集氧气,而且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及废弃物品作为反应容器,绿色环保,污染少。
          实验装置简单,结合物理连通器,培养学生知识间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