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柳启英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化,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是要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的学科。

四川省西昌市西宁中学,四川西昌  柳启英      615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化,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是要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的学科。因此,物理学科要求学生的思维、实验、创新优于其他理科学科,故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符合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初中物理教师要依照物理教学改革的目标,转变教学思维定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把实验教学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本文针对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理论知识
          实验素有物理教学“生命线”之称,在课文的物理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展开实验,除了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以外,还帮助他们在物理学科上保持探索究竟的热情,进而提高实际生活中的物理运用。可陈旧的物理实验已经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了,由此,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上,为他们尽可能提供完善的实验教材,总体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基本素养。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培养,对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能力有一定推动作用。初中物理学科是基础性学科,内容繁多,涉及范围广泛,在对初中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灵活地应用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动手和动脑同时进行。提高综合能力。
         (二)推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发展
          物理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中应用范围广泛,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学科。初中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并且培养起科学性的思维方式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得到推进发展。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一)增强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建立趣味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及深化的要求。趣味的物理实验课堂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疑窦,在兴趣的刺激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实验之中,激励学生探索实践解开实验的神秘面纱,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验进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框架。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关于“密度”的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火山爆发”的趣味实验。准备玻璃缸、冷热水、带盖的瓶子以及少量墨水,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红墨水喷向水面,看上去像火山爆发一样,得出红色热水密度较小会向上升的结论。


教师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联想类似物件的密度进行比较实验。学生在趣味实验中获得知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从实验中找寻新的未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理论教学作用大于实验教学,于是直接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实验演示,学生逐渐失去动手实践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发挥。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实验体验过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连接”这一实验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设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在讲解完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后,让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实践刚才的设想,并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还能在实验中锻炼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合理分组,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同时进行,不可分割的。只有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才能为学生进行,创新提供素材,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而分组进行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行测试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分组之前,应该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学生的优势与短处有大致的了解,之后再进行优势互补的科学性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制定相关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实验目标,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将实验的目的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大致的实验方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控制,教师应该在学生身边,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错误操作方法进行记录与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普通实验过程中对实验项目进行创新,并使用实验设备让学生优化和创新物理实验过程,提高学生自我实践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合理猜想,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新源自想象。大胆猜想、合理求证是科学研究的根本需要。牛顿第一定律并非直接由实验得出,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至关重要。物理学科以实验为载体得出定律结论,大胆的预测和猜想在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基于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猜想、合理预测是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让两张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如果压强与流速有关,让学生大胆猜想这两张纸是如何运动的。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原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精髓,更是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创造能力以及提升科学素质的很好途径。对学生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教师能够做到实验结合理论进行,实验升华理论认知时,就是物理教学的完美输出,也证明了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参考文献:
[1]李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7-298.
[2]张兵.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82-83.
[3]马晓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