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丰年
612133198010243036
摘要: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从2009年开始,2013-2018年达到高峰,目前处于最后收尾阶段。通过十年多的实施,确实有大量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意义重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操作,导致部分老百姓对棚户区改造也心存异议。本文主要对我国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意义;建议
棚户区,简而言之,就是棚厦房屋和危旧房屋的集中区。因为我国早些年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了混乱的城市规划,很多房子都是随机建造的,布局紧密混乱,房屋结构简单,各项功能都不完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再加上周边环境卫生恶劣,道路、绿化、给水排水、垃圾等也是一团糟,对于地震、火灾等的防护能力更是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开始对棚户区实施改造,使这里的居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这是我国近些年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然而,棚户区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形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很难轻易改变,实施起来难度必然很大。因此,各地政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要通盘考虑,尽量满足被拆迁群众的各种需求和切身利益,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一)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千秋工程。棚户区居民多为低收入群体,在维持生活现状外,根本没有经济实力购买城区周围的商品房。大部分人居住在缺少安全感和舒适感的土坯房或棚房中,时刻面临着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威胁,甚至部分城镇居民无房可居,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搬离棚户区、住上新楼房,是他们强烈的愿望,甚至是几代人的期盼。因此,通过对棚户区实施改造,将原棚户居民从低矮、潮湿、破旧的棚屋,搬进了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不仅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城市面貌。而棚户区的现状大都是建筑陈旧落后,内外部环境脏、乱、差,城市功能极不完善,已经跟城市的快速发展非常不协调。另外,原棚户区大都无合理规划,布置凌乱,土地利用率低下,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来说是一种浪费。因此,通过棚户区改造,将原棚户区拆除后重新规划建设,不仅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而且还改善了城区落实面貌,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更是能够腾出大量的建设用地,对其使用性质进行优化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中央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增加投资和带动消费,还可以有效消化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产能和产品,进而形成参与各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棚户区改造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有力地拉动建筑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保增长、解决社会就业与再就业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重大。
二、棚户区改造面临的突出问题
全国各地都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目前,在我国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政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很多城市忽视了棚户居民在改造过程中的参与性。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只关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整个城市的功能规划,导致在棚户区实施过程中与被拆迁居民发生冲突,延误了改造的进程。
棚户区在改造的过程中,要让居民从原棚户区中搬离出去,但大多数居民生活在这个地方都有一定的经济困难,很多人是在原棚屋做小本生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的,一旦搬出去,他们将失去唯一的收入来源,所以解决这些居民的收入来源将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大问题。在大多情况下,很多居民不愿意合作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毕竟,棚户区里的居民人数众多,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对每个搬迁居民都能面面俱到。此外,棚户区的改造不像拆除违建和临建那么简单。我们必须考虑居民的实际情况,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且,很多居民长期居住在棚户区,已经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感情和依赖性。此外,仓促对棚户区实施拆迁改造也会引起巨大的冲突。因此,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居民的诉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对棚户区改造的几点建议
(一)统筹兼顾
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到各各方面,要统筹兼顾,才能促进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棚户区改造虽然是以政府为主导,但可以让被拆迁居民有效参与其中,要了解居民的诉求,避免后期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开展。
(二)关注棚户区改造中居民的可持续发展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关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拆”和“建”,更要关注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回迁居民生活的可持续性,要防止因经济、制度等原因管理不善、维护不善而形成“新棚户区”。随着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大规模完成,居住在新区的居民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政府应该从过去的“拆除”和“建造”转变为支持社区的自我管理,通过商业网点和社区中心创造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协助业主成立社区委员会,形成自我管理和持续维护机制,让回迁居民的生活具有可持续性。
(三)政府大力支持为棚户区居民提供安置渠道
棚户区改造由政府主导。居民搬迁问题前面有所提到,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可以做出合理的规划,尽量不要将棚户区居民搬离到其他偏远区域。如果原地块已经规划了其他功能用途,无法就地安置,当地政府应尽量多提供一些安置选项供搬迁群众选择,由被拆迁群众自愿选择,并要多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对于那些实在不愿搬离较远的群众,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在附近区域为有这种诉求的居民提供安置房源和就业机会。为了让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还应派出专业人员对这些搬迁群众进行再就业培训,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安置渠道,以免有人因经济拮据而造成“返贫”。
四、结束语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制定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时候都是本着利国利民的原则,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棚户区改造是弥补历史欠账的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意义重大。
每一位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公平的“秤”,我国的棚户区改造有“功”也有“过”,每个人的见解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在制定具体政策和方案时应做足功课,做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棚户区改造的具体实施单位或企业更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考虑棚改拆迁户的权益和诉求。只有这样,棚改户和老百姓才能切身感受到棚户区改造给大家带来的红利,才能更加认可和支持棚户区改造,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任珂. 正宁县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20.
[2]魏福祥. 乌海市棚户区改造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3]刘伟. 城市再生视野下的棚户区改造实践问题[J].居业,2019(12):48-49.
[4]汪攀. 南部县棚户区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