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9期   作者:曹鹏飞 刘波 马少博
[导读] 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河道工程中的应用,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也保证了施工的生态效益
        曹鹏飞 刘波 马少博
        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河道工程中的应用,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也保证了施工的生态效益,在进行实践分析过程,要明确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用的原则,要重视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科学的进行创新研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应用技术水平,也利于全面保证河道建设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在维护周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工业与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虽然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后期却会存在诸多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技术的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优势明显,在水利工程中具有推广应用的广阔空间。
1我国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的主要功能意义
        在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发展当中,河道生态护坡作为关键的部分,通过长期以来的建设可以看出,生态护坡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处理河道周边水土流失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从行业操作规范下进行分析,对于生态护坡工作,本质上就是希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能够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态自然资源,全面融合植物及生态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共同致力于河道边坡防护效果。在对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实施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确保护坡性能与周边植被及土壤结构等相吻合,而且也能够很好地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努力提高河道稳定性的特点,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一致,维持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基础上,实现水利工程安全稳定的标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治理河道过程当中,应该先从施工现场各方面条件出发,找出可能对项目建设有影响的部分,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提高河道护坡设计方案更具合理性及可行性的基础上,也是水利工程项目具备极高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2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工程发展现状
        在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力度是提高河道生态湖泊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我国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比较晚。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例如在日本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河道护坡施工技术,主要是以自然原型河道治理方法完成施工过程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对植物进行充分应用形成自然堤岸,然后将木材和石材作为河堤的保护进行利用,能够提高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效益。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在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除了要表现出生态护坡的设计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生态护坡施工与河道景观的和谐统一,确保河道生态护坡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协调性。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保障天然河道护坡,同时要防止河道护坡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护坡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统一性,才能够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因为我国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研究比较晚,当前的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技术研究人员加强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同时要根据我国已有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建设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成功的施工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3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3.1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在大量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往往进行植被护坡,以此达到生态护坡的目的。

具体操作位为:将一定数量的水泥以及混合料等加入到多孔混凝土中,再结合保水剂,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集为一体,从而服务于植被生长,供给充足水分,加强土壤和岩石的连接性,由此对土壤内部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其抗冲击能力。在植被型生态保护过程中,能够为河道治理提供帮助,起到防水作用,适当改进与完善土壤现状,降低植被死亡率,避免土壤被侵蚀,采用此类混凝土护坡,为水土提供有效保护,缓解水土流失现象。在生态护坡保护过程中,应该在河道附近增加一定数量的植被,以附近生态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生态环境和护坡技术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此探究生态砖,利用嵌固方式,创造该技术所需的良好条件。当实施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的时候,第一步可以利用联锁式砌块技术,提高不同生态砖的镶嵌能力,由此防止它们移动。
        3.2采用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技术
        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护坡技术,在此技术条件下,金属网与碎石型种植土壤能够实现良好的结合,因此,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提高了整个护坡结构的抗压性能、抗腐蚀性能。土工材料所形成的生态护坡,为河道周边植被创造了更为舒适的生长环境,保持了植被最佳的生长状态,这种生态护坡技术的实用性特征明显,在各种不同的河道工程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尤其是在一些水流速度相对较快的护坡工程中,其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中,需结合土工材料与草皮材料的不同特征,形成土工格与土工网垫。在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聚丙烯、聚乙烯材料、碎石材料等,通过这些材料的结合,发挥材料与土壤之间良好的配合效果。网垫结构下,多层网结构之间属于融合与焊接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网络空间的基础稳定性更有所保障,网垫护坡结构下,护坡周边的植物具有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
        3.3自然原型护坡施工技术
        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开展护坡施工过程,有利于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以及协调性。在自然原型河道护岸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生态湖泊的设计理念,在确保河道安全的基础上,根据河道护坡施工的相关要求,对能够适应河道生长的水生植物动物进行充分应用。这样可以利用自然原生植物对河道内的污染物进行净化,从而提高河道本身的净化能力。在利用自然原型河道破坏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品种进行科学选择,一般要以河道环境为基础对适宜生长的植物进行选择,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植物本身的净化功能。这样才能够达到美化河道的目的,同时保证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除此之外,利用自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技术能够对堤岸进行有效稳固。一般情况下,在对植物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将乔木灌木进行混搭配置,同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设置。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乔木、灌木易成活、易管理的优势,达到最佳效果。此外,在选择植物时,还要对植物的根系进行充分考虑,庞大的植物根系能够降低水土流失,提高河堤抵御洪水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河道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很多,在有效的进行技术研究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通过运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利于提高建设效率,同时也迎合了时代发展,能够不断提高河道生态环境质量。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从而不断提高对于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重阳.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5):147-149.
[2]邓国发.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2):288-289.
[3]廖样鹏.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4):206-207.
[4]王永波.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11-112.
[5]沈友华.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5):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