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9期   作者:彭洪娟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解,接着分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引领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时代要求,最后对优化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彭洪娟
        大竹县园林绿化局  四川 达州  6351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解,接着分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引领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时代要求,最后对优化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引言:
        在优化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员可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源开发与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工作、对我国重要性的生态功能分区进行优化、提高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的保护力度、充分贯彻分散性优势的发展,打造不同区域的特色发展、加强对待保护区域以及受损区域的整治工程建设以及加速落实与完善生态型补偿制度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生态建设与国土建设的协调性,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解
        体系,百度汉语词语解释为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国土空间规划,是对未来一段时间、一定区域内的全部国土空间活动做出的整体部署与安排,也是为达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格局设定目标而设计的某种或多种较为全面且可操作性强的行动方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为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从编制与实施到评估与调整全过程,若干有关事项和相互联系的理论而构成的一个特定的有机整体。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一个规划,也不是一个体系规划,而是博大精深的规划体系,其内涵丰富,正如《若干意见》中指出包含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四大子体系。
        2新时代生态文明引领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时代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生态文明现势变化和发展要求,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共享高品质生活和展现高水平治理做出的重大实践举措,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2.1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管理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是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的区域禀赋和时代意义考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是解决各类空间规划内容单一、互不融合和“九龙治水”多部门管理模式,在规划和管理中充分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的整体统一管理,为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基础支撑。
        2.2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现实实践
        我国社会主义进程已经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面对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和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论的重大时代命题,也是破解生态严峻形势的积极实践探索。
        2.3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空间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变革在新时代大潮中已雄壮开启。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理论创新,是有效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时代新举措。
        3优化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与各项规划部署中。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贯彻好三项基本性与协调化的准则。打造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系适宜的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做好一系列的优化政策,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民众的适宜性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而服务。
        3.1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源开发与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工作
        我国地处辽阔,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种类也比较繁多。对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也要做好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的限定性工作。要对区域内的国土开发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分析。同时,也要做好相对次级化的限定区域适宜开放空间。在我国国家城市化建设中,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夯实基础。
        3.2对我国重要性的生态功能分区进行优化
        重要性生态功能分布区也是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针对重要性生态功能区的数量以及分布来展开,并制定相关政策。期间,尤其要把控好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态规划。积极落实好相应的生态项目,如水土稳固、水源涵养等。
        3.3 提高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的保护力度
        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也要做好我国生态用地的保护工作。主要是针对一些自然名声景观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动植物保护区等。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将进一步完善此类区域的维系。要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行进脚步喊停,避免人类文明对自然保护区域的破坏。
        3.4充分贯彻分散性优势的发展,打造不同区域的特色发展
        分散性优势发展,主要是推动我国整体建设的平衡性,并实现各区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调动。例如,针对我国大西北地区、边疆地区。要更加充分地进行多元化的自然资源优化,并推动先进地区向该地区的资源扶持。加速大西北地区以及边疆地区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建设。推动不同区域内部的深化发展,构建更有利的环境条件。
        3.5加强对待保护区域以及受损区域的整治工程建设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综合性整治工程,主要是针对一部分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保护,进一步改善特定区域内部的人们生活环境。例如,针对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便要做好因地制宜的整治工程。不断减少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6加速落实与完善生态型补偿制度
        生态型补偿制度,主要是针对我国的生态功能区域,进行生态性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对自然区域的维系与保护力度,并树立起全面的生态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促进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结束语:
        新时代生态文明引领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难题,距离2035年全面提高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实现,仅有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体系构建中仍有繁多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诸如新旧体系的过渡与衔接、各地方自然资源与管理的差异性协调、空间治理的立法程序与现有法律的衔接等等,都需要专家学者和规划人不懈地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生态空间协调[J].周广宇,赵鹏,崔诺.建设科技.2020(09)
        [2]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析[J].谢美娇.安徽建筑.2020(10)
        [3]生态优先,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J].王丽丽,石嫚.环境经济.20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