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航
咸阳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 710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深化,使我国水资源呈现出严重短缺的局面。雨水资源回收作为新型水文循环的常用方式及模式,指利用多种渠道及方法回收雨水资源的一种模式,例如利用人工降雨及自然降雨等方法,妥善存储所有经收集的雨水资源,便于二次循环使用,进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的作用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雨水资源回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点,旨在全面优化水利工程设计方案。
【关键词】雨水资源回收;水利工程;设计;应用要点
在人均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破坏,比如造成水体污染、洪涝及干旱等破坏,不仅严重侵害城市环境,而且还直响城市居民的居住体验感。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可能引发城市热岛效应及异常气候状况,进而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及出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例如:城市下水道堵塞或内涝等现象,完全淹没建筑物,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损失[1]。因此,如何做好雨水资源回收工作,将其与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雨水回收系统是构成简单的系统模式,能满足雨水收集及处理的要求。鉴于此,本文针对“雨水资源回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的作用概述
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促使土地呈现出退化及干旱的状态,尤其是部分城市水资源缺乏及内涝现象严重,是阻碍未来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多数城市规划及水资源开发项目中对于水文循环及自然环境保护的考虑过于片面,以至于具体建设期间出现破坏现有水文路径的情况,最终形成热岛效应或异常气候现象[2]。近年来,受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深化的影响,促使部分乡镇及农村地区出现土地硬化的情况,导致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扩大,若地表中雨水径流量及径流系数上升,则地下水资源会呈现持续减少的局面。由此可见,从保护水资源角度考虑,有必要优化水利工程设计,并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合理科学使用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2.水利工程设计中雨水资源回收的应用标准分析
2.1注重设计安全
无论任何类型工程项目设计均需要贯彻落实安全性的原则,而水利工程设计也不无例外。由此可见,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雨水资源回收系统必须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及理念,以保证雨水资源回收及排放安全性为集中体现,消除影响雨水弃流装置稳定性的风险因素,杜绝发生堵塞及淤结的现象。同时,弃流过滤适用于处理来自路面及屋面的雨水资源,能有效分离雨水资源中泥沙及污染物,并且来自路面及屋面的雨水资源无法进行收集存储,往往需要直接排除,而保证弃流装置安装安全性能有效规避堵塞问题。
2.2注重循环利用
雨水资源收集工作不同于其他环保工作,其前后环节关联性较强,说明雨水资源收集工作各个环节间联系密切。
由于雨水净化装置安装效果直接决定雨水资源的净化处理能力,客观上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严格控制所收集雨水资源的杂质含量,尽量处于一定范围之内,能保证雨水净化器的杂质处理效果及状态。直至所有收集而来的雨水资源杂质达到一定量后则进入弃转流收集环节[3]。同时,雨水净化装置具备水质沉淀功能及作用,即能所收集及排放的雨水资源均不存在影响水质的沉积物,消除对于后期水质净化的不利影响。
3.水利工程设计中雨水资源回收的应用要点分析
3.1路面应用要点
雨水资源回收系统应用于城市路面,通常指应用于城市道路中建设多孔的沥青路面,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其透水性能,而且还能极大程度上增强路面的耐噪性及使用性能。与此同时,传统城市路面的透水性能较差,尤其是遭遇滂沱大雨时路面可能出现内涝的现象,直接影响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由于车辆大范围普及,促使城市交通噪音问题更为严峻,而摒弃传统城市路面,利用多孔沥青路面能有效缓和噪音,大大加快排水效率,并且多孔沥青中小孔能规避雨水资源聚集于道路中间,预防车辆行驶期间出现雨水飞溅的现象,极大程度上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3.2道路应用要点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雨水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目标,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立足于当下实际情况,重新设计规划城市道路,尽量将道路雨水资源引入城市绿化带之中,满足补给地下水的要求,最终形成相对良好的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生态系统,并且具体设计期间,综合考虑系统过滤、渗透及排水等功能,确保雨天来临时城市道路中所有雨水资源汇入道路另一侧的水槽,再经过砾石过滤,经渗透及径流完全渗入道路两侧绿化带,满足绿化带浇灌用水的要求。一旦雨水资源过于富足时则再排放于市政管道之中,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雨水资源的利用率,甚至具备条件的城市可尝试引进雨水收集及渗透的技术。
3.3园林绿地应用要点
城市绿地是城市最为重要的缓冲区域,肩负着引导雨水及发挥利用功能的职责及作用,不仅能有效调节城市自然生态平衡,而且还能极大程度上减轻城市供水压力。例如:通过建造一系列景观产地及存储设施的方法,能有效收集城市地表径流,适当控制或减少花园中场所及封闭道路的面积,并且侧重于提高洪水渗透率,尽量使用透水涂层材料,确保雨水处于定向流动的状态[4]。若雨水被排干或对于绿化带及下垂绿地则可设计为蓄水池,例如:高点住宅区域中设计部分开放空间地下部分,包括池塘公园、袖珍公园及儿童游乐场等,将其视为水容器。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做好雨水资源回收工作在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中价值作用显著。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雨水资源回收工作的开展,将其与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例如与城市住房景观设计相结合,能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甚至可与城市地下水道系统相结合,确保下水道系统排水通畅性,进一步预防控制城市内涝发生风险。此外,还有必要持续拓展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应用范围,例如与工业或农业生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雨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黄霄.雨水资源回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0):144-145.
[2]叶娟.绿色住区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水环境系统改善措施[J].清洗世界,2019,35(02):42-43.
[3]马瑾瑾,陈星,许钦.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30(01):27-32.
[4]乔琼,詹景强.城市绿地对于雨水资源管理利用的生态化途径体系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