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忠
身份证 21062419661107****
摘要:基础工程施工作用环节是水利水电工程全流程中的重点环节,对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通过提升施工人员技术,加强施工工具以提升基础工程施工水准,是有关负责人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保证了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才能为人民大众带来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
引言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与社会民生、国家的健康发展等有着非常密切联系。我国疆域辽阔,在地质方面比较复杂,针对不同地区具备的地质特征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都加大了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难度。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不断提高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水平,及时处理一些劣质条件,有利于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1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应用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时,岩土性质作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可以完善岩土取样工作。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工作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使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更加规范,并确保试验检测结果更具可信度。当前,在开展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工作时,通常分为:室内试验检测以及现场试验检测两个部分。现场试验检测也称为原位检测,具体检测方式为动力触探试验、荷载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通常在施工现场可以直接进行岩土检测,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其中在进行荷载试验检测工作时,对地基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模拟,也是原位测试的最基础手段。但是采用现场检测方式,与室内检测方式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大量人力,同时对试验对象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限制的条件比较多,通常是对一些典型地层进行检测,不能开展全面测验工作。对于室内试验检测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工程项目实际要求,加工样品使其成形,可以使数据检测结果更具全面性,然而缺乏了直观性。为了提高数据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试验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2软基的特点
软基的主要成分为软土,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组成。与其他地基种类相比,这种地基的土质硬度较低,所以其压缩性较大,承载力较小,但可塑性较高,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具有较强的流变性特征。软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实施地基挖掘时,由于水分流失速度较快,因此会大幅降低基地的硬度。软基的特征较为明显:一是沉降速度快。该类型的地基降速明显高于其他种类,且硬度较低,整体土质呈现较为柔软的状态。二是透水效果不佳。软土的主要部分为黏性土壤,自身的渗水效果不佳,土壤中的水分较难排除。三是土质不均。由于软土地基中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密度、强度等参数指标,所以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力也不同,这会增加塌陷等事故的发生几率,需要引起技术人员的注意。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3.1锚固技术的应用
锚固技术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掌握难度较低、施工简易、施工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另外,锚固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施工场景,与不同的施工技术相结合,具备较好的适应性。因此,锚固技术通常被用于一些人力资源需求量大、需要节约施工成本、施工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项目中。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单位也可以在工程方对施工限期、施工难易程度有要求时采用锚固技术,以保障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两方面达标。
3.2换填法
对水利工程中的软基实施该种方法,主要是运用科学技术有效提升软基的强度指标,这种方式在水利工程实施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软土地基的适用性较强。该方式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厚度不大的条件下,使用换填法是将该部分土层更换为较高强度的土质或者特殊材料,从而增加其稳定性和强度等指标。
先将地基挖开,将所有的软土全部清除,再使用天然的砂砾进行替换。可借助专业的挖掘设备进行,通常的挖掘深度应在2m以内。使用砂砾替换应逐层进行,全部替换完毕后再进行压实操作,结束所有工序后,针对新地基的紧实度和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标准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方法需要严格控制好施工范围和深度,以保证施工达到理想效果。该方式目前多用于水电站的软基处理,在水利项目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3.3水泥土的应用
大量施工项目案例证明,水泥土的质量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质量有直接联系,高质量的水泥土可以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质量不足的水泥土极容易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泥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从过往案例中可知,影响水泥土质量的关键难点在于施工人员无法精确把握水泥土配比,无法根据当地地质条件与气象情况调配出合格的水泥土。这导致水泥土在工程项目中难以发挥作用,造成工程安全隐患。工程师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重视水泥土对工程整体情况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调配合适的水泥土。
4处理技术
4.1注重季节上的变化
雨季时,土体会比较松散;旱季时,则相对密集。如果土体承受能力出现变化,也会改变土体整体结构,对土体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开展边坡岩土采样时,边坡岩土土体由于地质构造、开挖卸荷等原因,导致土层结构比较松散,外加雨水冲刷和浸泡的影响,造成岩土体结构更加松散,性质更加复杂。尤其是暴雨来袭,岩土体中进入大量雨水,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岩土结构受到影响还包括地下水,直接扩大了土体破坏范围。为了实际解决这个问题,在开展现场试验检测操作时,需要工作人员对于一些代表性岩土样进行选择。
4.2对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样品的取样技术分析
为土壤样品选择土壤样品时,应考虑水电用地土壤层条件,选择更具代表性的土壤表面,然后重复处理。选择底板需要控制板的数量,例如。b .建筑物场地。通常,选择四到五组基本图案,同时考虑基础的厚度。当地球受到地球大气层以外各种条件的影响时(例如b .通过相对松散的土层、降水变化等。),边坡质量可能会高度极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地面调查进行合理采样,同时对土层进行更改。例如,干旱时需要分析土层的密度,如果密度较大,则需将土层的虫害程度调整为土层承受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土壤进行常规取样。当然,每一个季节都需要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探测过程,从岩石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客观地反映地球层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反映季节天气的特点。
4.3对岩土数量进行严格控制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样品选择过程中,针对相同场地需要选取样品数量在3~5组,同时工作人员应注重分布的均衡性。对于不同厚度地基,在进行样品选取过程中,样品数量不应少于三组,可以确保真实反映地基岩土所具备的物理力学性质。在进行土体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注重土体结构存在的变化情况,并保障在进行采集过程中的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沿途试验检测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获取的检测数据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重要参考依据,并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断提升地基基础沿途试验检测技术水平,根据检测结果,优化施工方案,有利于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绍东.探究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技术[J].珠江水运,2020(03):47-48.
[2]许兴.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96-97.
[3]包阳.浅谈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技术[J].门窗,2019(18):227.
[4]莫轲.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6):286-287.
[5]陈建途.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要点探讨[J].珠江水运,2019(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