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红 程相云 于博 万龙
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50012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和生产环境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房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并且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呈多样化趋势,为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就要求房屋建设人员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人们对建筑项目建设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之高层建筑不断发展,建筑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最大限度压缩施工工期。这不仅仅是因经济建设需要,同时也是合理进行工期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市场不断扩大,其作为一种质量过关、稳定性和耐久性合格、施工操作简便、有利于工期控制的解决措施,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
首先,简化了施工现场操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无需在建筑施工现场加工各个构件,构件提前预制完成,仅需现场安装即可,不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体现出显著的高效性与便捷性。其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降低施工现场工作量,减少了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的养护操作环节,并且各类模具的应用远远低于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降低了周转材料的投入成本,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高。再次,较高的生态效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都是提前预制完成的,不会对建筑项目周围的施工环境产生明显干扰,低能耗、低排施,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文明环保水平,体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最后,较高的施工要求。由于预件构件的尺寸无法改变,因此施工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于放线、测量精度、预留孔位置等指标要求均比较高,误差超出设计范围就会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安装质量,比如放线尺寸过小会造成构件无法安装,尺寸过大则会导致拼缝过大;施工中对于标高测量的精确度要求也非常高,剪力墙标高超出允许误差范围,会导致叠合板无法平整安装。此外,预制件中的预留孔位置及尺寸也要十分准确,否则施工过程中需要重新开槽,反而增加了施工难度。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
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会直接关系到构件在后续施工中的质量。在进行构件运输过程中,要结合构件的形状和持续确定运输方式,保证运输车辆中设施专用支架,在装车过程中构件不会发生移动情况,而且当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后,应尽可能选择宽阔的区域,这样方便装卸和吊装。在对预制构件进行存放的过程中,要考虑构件存放的时间,确保其在存放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常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需要放置在木头、软布等材料上,避免直接和地面接触,起到防潮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构件的堆放不能超过两层;对于梁柱来说,需要在距离两端0.25L左右的位置设置垫块;对于薄壳梁来说,需要在实心位置设置电话,避免出现薄壳位置出现受力的情况;对于外墙板来说,可以采用A字形堆放的方式,假如长期堆放,需要在中间设置绑带进行固定。
2.2预制墙板吊装施工技术
首先准确定位。先安装一个墙板限拉件,再安装预制墙板,吊装墙板时要挂好缆风绳,然后再抓住墙板两端慢慢下落,墙板下方可以放一块镜子,后续插筋时便于施工,最后再通过测量进行准确定位、固定。其次,安装预制墙板斜支撑。
先用螺栓安装在套筒连接件,下面用铆环固定,预制墙板撑杆安装完毕后再用刻度尺调节垂直位置,墙底部要设置一个检测墙板精度的控制线,所有尺寸均与设计要求相符后再进行固定。再次,预制楼析的吊装。起吊叠合板时要采用多点吊装方案,保证楼板受力均匀,平稳施工。墙板与梁板模上要贴单面胶条,楼板完全搭在单面胶条上,再缓落楼板,搭接于墙板上,注意楼板边缘与墙板顶部单面胶条要完全搭接契合。最后,预制楼梯吊装。安装楼梯时要先设置控制线,并保留30cm的空隙,以保证初装抹灰层预留空间足够;楼梯的上下口铺设一层混凝土,以准确控制水平层灰饼标高;安装楼梯板时要先用螺母固定,之后再缓慢起吊。梯段落位后用钢管架顶托在楼梯底部的四个脱模吊钉处进行支撑固定。
2.3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时候,还需要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可以大大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质量。因此,本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将该方面作为施工的重点,具体内容如下。(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对水、电、消防、通风空调、弱电等方面进行审核,并且还需要根据施工情况,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在验收完成,并且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以后,才能展开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便于各项混凝土施工的展开。(2)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并且需要对浇筑厚度进行严格厚度控制,本工程根据施工需要,将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并任其斜向流动,层层推移。同时,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第1层浇筑层处于初凝状态后,才能展开第2层浇筑,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就要进行振捣处理,主要是采用振捣棒,并且应当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的时候,一定是处于上下的抽动、均匀振捣的状态,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浇筑表面的平整度。另外,在振捣的时候,应当对插点间距进行控制,本工程将其控制在300-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100mm,一定要依次展开振捣,不能出现跳跃,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漏振的现象,从而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4)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的4-8h内,需要对表面的泥浆进行处理,将部分浮浆清掉。在开始处理的时候,利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在初凝以后,若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应当在其终凝之前进行二次处理,以此消除裂缝,避免影响施工效果。(5)在混凝土施工完成以后,应当进行测温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避免温度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在测温的时候,电子测温仪连接测温线,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主机屏幕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的温度,由此采集、记录测试温度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与建筑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只有规范化的进行施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在建筑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因此,在实际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运用时,需要切实于注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管控,并根据建筑用途与建设要求,做好各个方面的质量管控与验收,以确保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整体质量,建设出稳定性与安全性更为良好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赵志华.试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及相关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1):57-58.
[2]周永明,苏章,李文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信息交互与管理平台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7):42.
[3]李国,蒋跃楠.浅析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20,35(1):52-56.
[4]黄浩贤.附加粘滞阻尼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广东建材,2020,35(3):56-57.
[5]张斌.袁素兰.唐青松.杨斌权.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接缝密封解决方案[J].中国住宅设施,2019,(2):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