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姚文丽
[导读]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许多教师都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姚文丽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溶镇初级中学  409907
        摘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许多教师都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依据以上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引用生活案例,这会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
引言: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对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改善以上问题,可以引用新课改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令学生可以在兴趣的基础上参与课堂学习,这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分析
        1.1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中,自主学习是每名学生需要具备的必要能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不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吸收教材中的知识。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其创造合适的自学契机,促使尽快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2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这会有助于激发能动作用,对展开课堂教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可以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转换传统的课堂关系,令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更好地教学教材内容。
        1.3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大部分信息都由文字组成,在长此以往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意识,这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新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令其对课程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有助于开展课堂教学。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学方式僵化
        在很多情况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会按照课本的内容顺序,逐次地给学生讲解,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即时吸收,但是该种方式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一劳永逸式的教学方式,既会渐渐招致学生的厌烦,又会渐渐地失去教学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改进。
        2.2缺乏生活案例的引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括关于法治、青春、民主等多种内容,这些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借用生活案例进行讲解,但是有些教师忽略了生活案例的助学作用,仅是照本宣科地念读教材,这会缺乏课堂活力,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3缺乏新事物的刺激
        对初中生而言,经历过小学学习后,会对传统教学方式已经熟烂于心,正需要借助新事物刺激学生,令其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但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有些教师没有积极引入新事物,这会不能有效地调动积极性,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3.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3.1借助探究学习活动进行教学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探究学习活动是各项课程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又能够组织学生有效地探究教材内容,这会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例如,在讲解《合理利用网络》时,从教材内容来看,需要学生学会区分网络的正面和负面作用,掌握正确的网络运用方式,可以当堂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
        在开展教学之前,    通过多媒体播放《拒绝网络依赖》的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后,可以提问说:“同学们,请问你是不是也和视频中的同学一样,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呢?视频中的结局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会说:“要让我们学会拒绝网络依赖!”,教师继续说:“很好,现在让我们翻开课本,看看课本中讲了什么吧!”,令其产生阅读兴趣。


        然后,令每四名学生组成小组,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围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理性对待网络?”、“网络运用的基本准则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探讨,随后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看待网络的话,与其他的组员相互交流,归纳长辈看待网络的态度,思考与自己态度的区别,这会令学生更为全面地思考网络的作用。
        紧接着,在多媒体上,出示多张网络恶搞的图片,不禁会引起学生的莞尔一笑,教师会说道:“同学们,这些图片你们都见过吧?你们认为真有其事发生吗?”,相信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网络恶搞图片的真伪,继续说道:“其实,网络上流传的大多数恶搞图片,都是具有较高的虚假性的,当我们再次遇到此类图片时,需要怎么做呢?”,让每个小组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随后邀请每个小组发言,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最终教师进行总结,令学生认识到网络世界的负面作用。
        再者,教师会展示《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进行观看,随后要求每个小组围绕“该视频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利用网络正能量可以做什么?”等问题进行讨论,可以结合某些生活经历,说明可以表现出网络正能量的部分,再由教师抽问学生,令其认识到网络世界的积极作用。
        最后,针对该堂课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会逐个进行总结,概括网络的积极和负面作用,归纳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经过探究学习活动的指引,既会令学生能够有效地吸收教材知识,又会令学生积极地投入问题讨论中,这会增强积极性,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2借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
        在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于真实发生的生活案例进行佐证,令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学习记忆,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辩论,令双方学生可以紧紧地思考案例,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中国担当》时,从教材内容来看,需要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感,以及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这就需要联系真实发生的生活案例,令学生加深了解。
        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近期爆发的新冠肺炎的纪录片资料,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新冠肺炎对全球人民的影响,随后说道:“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请问为什么我们还能站在教室内学习呢?”,学生会说:“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发明了新冠疫苗,治愈了很多患者!”,教师继续说:“没错,在其他国家向我国求助的时候,我们国家做了什么呢?”,这会引起思考,同时在屏幕上展示部分国家得到我国援助的资料,如菲律宾、乌克兰、白俄罗斯、斯里兰卡等,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然后,结合展示的生活案例,让每名学生思考我国消耗大量抗疫物资援助其他国家的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思考,有些学生会说:“因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需要多边合作,才能……”,有些学生会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他患难的国家,正好可以……”,这会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具有的责任感。
        最后,在多媒体上,播放近期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客对我国抗疫成果的无端指责,对我国科技企业的正常发展的无端阻挠,甚至怂恿其他国家禁止使用我国研发的5G设备,这一些现象说明美国正在污蔑我国在国际上友好、担当的形象,让学生可以结合此案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思考美国阻挠我国正常发展的原因,令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局势,更加坚定爱护国家发展的决心。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经过引用生活案例,既会较好地与教材内容进行融合,又会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充分吸收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遵从教育理念的指引,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既要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又要增强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从而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静.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0):123-124.
[2]孙曙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83.
[3]赵信军.新课标下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20(Z2):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