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马帅 ① 马丹②
[导读] 大学阶段是人才三观树立与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马帅 ①        马丹②
        (①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130117     ②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幼儿园   102600 )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才三观树立与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文化传承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加大力度,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学过程中来,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进而在今后的人生遇职业发展中占据更多优势。因此,高校的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地方文化素养的提升,增加高校思政课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力度,同时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参与、感知,保证学生可以在大学阶段的培养过程中拥有更前的文化感知力与传承力,依此拥有更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策略
引言
        在高校的教育职能承担层面,文化传播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故高校必须注重履行职责,加强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力度并高举文化传承与创新旗帜,引领地方社会文化发展。而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地方文化资源,能够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地方文化,进而产生更强的感知与认同感。
1提升教师文化素养,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驾驭
        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角色,所以将地方文化资源科学有效的融入到思政课体系中并获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在地方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对地方文化资源内涵与价值进行深入探究,才可保证筛选出的内容与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融合得更为紧密,发挥出更强大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对地方文化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通过研究方式增强自身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水平以及认同度,原因是很多高校教师是从外地考取到本地的,所以对当地文化很可能仅停留在略知一二的层面。甚至一些本地教师也并没有针对性的了解过本地的文化资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地方文化资源全面了解与掌握,增进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并在继承和传播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拥有更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注重推动地方文化资源向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转化
        地方文化不经过收集与筛选是无法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所以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把关,保证地方资源能够经过教师的处理后,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文化汲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加大对地方文化资源和课程内容的整合力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保证地方文化能够融入到思政课程教育内容中后,拥有更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更强大的教学辅助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要坚持以统编教材为主,地方文化资源为辅的原则,尊重统编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并保证思政课程因为得到了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而具备更强的独特性。最后,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尽量防止出现盲目使用、盲目照搬等情况。


3突显学生中心,运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教学改革
        伴随时代发展,高校的思政教学课程体系也需不断升级优化,内容也需得到更新换代,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教师的改变,尽量保证教学方式内容考核形式都较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习惯与喜好,能够有的放矢的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并保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落实相关教育工作,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适宜性。例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地方文化与思政教学内容融合过程中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增加案例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比例。有效分析学情后,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风格或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并获得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
        教师还要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更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以及教辅设备,让学生以更加自主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降低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对教师的较强依赖性。同时,在与学生进行课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与看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保证整个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架构形式开展的。
4营造氛围,提供推动融入的环境支持
        地方文化在人民凝聚力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属于重要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地方人民也愿意使用地方文化作为价值存续与社会教化方式,让地方保持住自身的独特性与民族性,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注重统筹地方文化资源并加大资源背后的价值挖掘力度,让文化在教育、宣传、旅游、文物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作用全面发挥。与此同时,将整合过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也有助于培养对地方文化高度敏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保障地方文化发展能够获得人才与相关部门的有效保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注意发挥自身在地方文化融入到教育体系中的工作组织价值,保证在高校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发挥地方文化的感染力与激励作用。
        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利用新媒体在校园中建立地方文化网络宣传阵地,扩宽地方文化的宣传渠道,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进来,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多参与到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的机会,在校园地方文化特色平台上,可以开设社区或网站,保证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与见解能够在此平台上自由发表。并加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与意见发表中,树立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拥有更强烈的文化保护意识。
结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自己在地方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角色与使命。尤其是高校大学生,要认清自身的职责,努力在校园的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汲取,地方特色文化并加大文化的宣传力度。同时,在教师的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合教育活动中积极配合教师,并与教师一同感知地方文化,拥有更强烈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加速地方特色文化的高水平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静波,王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4)
[2] 张勇.地方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人文教育的价值解读[J].  教学研究. 2017(06)
[3] 付玉.试论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 农家参谋. 2020(11)
[4] 李文英.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新闻传播. 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