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高素兰
[导读] 新课标提出了科学探究要借助于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

        高素兰
        山东省博兴县第七中学 256505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科学探究要借助于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观察和实验是认识自然最基本的方式,它充分体现出科学课教学的特点。科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这两项活动来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发展,目前,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学科教学中。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也应该借助实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科学实验
        引言
        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整个学习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且增加实验环节能够让学生最为直观地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点的原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阶段,实验相对不受重视,以老师为主,学生更多的为观察者,而非自主实验者。这种教育模式想有悖于实验教育的初衷,故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其进行改进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1.1以老师为中心的实验方法
        在目前的小学实验教学中,大多以老师为中心。为了保护学生不因实验而受到伤害,老师一般会选择由老师进行操作,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学生并没有亲身实践参与其中,从而导致了学生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娱乐性内容,而忽视了实验背后所需要的实验原理学习。
        1.2混乱的实验流程
        小学生因为学习内容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在实验操作的流程中,实验过程和操作方式错误混乱,并不能很好地做到有条不紊地实验。这样的实验环节不仅容易实验失败,更容易对学生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1.3实验内容脱离生活
        小学生没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对于抽象性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如果实验脱离了实际的生活环节,对于其而言该实验的学习无法联系生活,在实践中应用起来就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不够精准,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强。对于相应知识的记忆程度也不高,实验操作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2.1努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表现得相对较冷漠。科学课在小学阶段以一种副科的状态呈现,难以得到家长、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与自然结合,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方面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科学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概念来完成相关的问答,并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这样的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去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学生自主实验,小组协作
        首先要改进实验教学,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由老师从旁协助,讲解实验流程和规范实验过程。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模拟,尤其进行自主的分配合作,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动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深刻记忆学习的内容,并且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勇于试错,在错误中不断地前进,才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而在小组协作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降低学生实验错误的概率,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其核心素养和综合水平的提升。
        2.3结合互动教学引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教学阶段,兴趣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学效果也随之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借助提问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一问一答中消除学生对实验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4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标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要能够最大限度在课堂中开展活动实践,充分体现科学学科的特征,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进行一定的示范,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的步骤。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设定好的实验,让学生真正接触实验室、实验器材。最后,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对实验改进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5科学课程的创新设计
        教师在科学实验的课堂中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科学实验中的趣味、未知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在进行实验示范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面对问题敢于提出质疑,然后通过动手实验消除疑问,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氛围。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个评价环节,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6规范实验流程
        在学生实验之前,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规范学生的整体实验流程,标注学生整体的实验注意事项,综合对实验的整体考查后,允许学生进行正规实验操作,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全程辅导督促。
        结语
        小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轻,升学压力小,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实验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充分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初中,高中阶段就会减少相当的学习阻力。故而,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活动和正确的实验内容,就能够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状况,实现学生学习趣味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14-15.
        [2]许晓明.核心素养导向下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综述研究[J].体育科学进展,2019,7(02):5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