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批评有缺点的聋生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李先宁
[导读] :教师要理性地对待聋生的不良行为,宽容地接纳并谅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李先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云南 文山,663099)
 
        摘要:教师要理性地对待聋生的不良行为,宽容地接纳并谅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其辨别是与非、善恶和美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品质,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渐渐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关键词:聋生,批评教育,特殊教育
 
引言
        从事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教师,与聋生朝夕相处,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和了解聋生。由于聋生在听力和语言上出现障碍,固执、任性、自卑、不听话行为显得十分突出。作为教师要理性地对待聋生的不良行为,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其改正缺点,成为传统美德倡导的“仁”“礼”“温”“良”的社会人。那么如何有效地批评有缺点的聋生,这是教师的必修课之一。

一、个性特征成因
        人的性格特征最初是受出生地的家庭环境影响。入学前,聋生与家庭成员接触时间最多,家庭成员的各自思想表现及其行为,是幼儿个性形成的主因,这是性格形成的雏形。随着年龄增长,社会环境、学校教育都对个性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于是我们看到了聋生的种种性格特征。在这里,主要是针对聋生的缺点改过作研讨。聋生缺点大体为:1、欺辱同学;2、随意拿他人的东西;3、不完成作业;4、不服从班上安排的力所能及的工作;5、撒谎、打架;6、破坏公物;7、私自外出等。
        形成聋生有上述缺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许多家长不能正确面对家庭的不幸,心理失衡、自责自卑、失落感强,心理承受不了现实的打击。因而出现种种不良情绪反应,由此及彼传递到孩子,进而思想个性的形成。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人对听力和语言障碍人群不能正确地宽容对待,这部分人对特殊人群不但没有怜悯同情心,反而漠视冷落,甚至取笑逗乐,对聋童健康心理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第三,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封闭式管理特点:(1)人身自由受限;(2)在校时间长;(3)空间狭小;(4)活动范围不广;(5)接触面不大;(6)学习生活单调。国家为了聋生的安全,便于对聋生的学习管理,将适龄聋生统一到全日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来就读,享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但是,这种管理的缺陷是不利于聋生身心健康的快速成长。
        家庭影响是深刻的,原因就是孩子离不开家庭的关怀和庇护,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只能靠家庭成员帮助解决;社会上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聋生辨别是非能力弱,一些不好的行为被聋生效仿;学校占地空间有限,且与校外社会生活脱节。

二、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要创设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学校育人环境包括:制度建设育人、文化建设育人、教师队伍建设育人、聋生思想建设育人等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育人。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离不开制定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制度措施条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宽松和谐向上的理念。制度为教职员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一个好的制度导向是阳光的、灿烂的、使人兴奋愉悦的,能够激励教职员工敬其业、谋其事、尽其力、展其才、爱其生、乐其教的。反之,制度苛刻,重罚轻奖,激励机制不能全面评价一线教职工的工作,就会打击其工作积极性,消极负面情绪进入工作,又会影响到聋生的思想行为。

2、文化建设育人。要建造一景一物一室都是“爱”;一草一木一画都有情;一言一语一行都在表达美。无论是校领导的亲历亲为榜样,还是教师劝诫励志的语言;无论是校园的空间环境,还是学校的制度管理建设,都体现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这些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有接纳包容的温度,能触动人的心灵世界。

3、教师队伍建设育人。

以遵守《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基本内容,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群体良好形象,宽容接纳并谅解有缺点和不足学生的行为。每位特校教师都应当把校正聋生缺点当作对培养合格社会人重视起来,并形成集体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合力共担,在强大的教师群体意识力量下,有缺点表现的聋生就会改过从“善”。

4、聋生思想建设育人。(1)以2019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习重点,用“本本”教育聋生,加强聋生的纪律教育。(2)通过校会、升旗会、班会、板报专栏等“阵地”,约束其行为,指明其努力方向,使其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3)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以每学年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表彰活动为契机,对有缺点的聋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用正能量时刻影响聋生的成长,用榜样的力量促使聋生改正缺点,用先进的事迹唤起羞耻心。

三、良师益友 包容理解
        教师职业既普通又崇高,有句话说:教师是手握金钥匙的人。党和国家对教师给予厚望,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面对听力和语言障碍又有缺点的聋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成为聋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针对聋生的缺点,合理采取有效措施:(1)要区分聋生的不同的缺点,区分偶犯和屡犯,区分有意还是无意。“疾在腠理”、“疾在肌肤”、“疾在骨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2) 要么“热”处理,要么“冷”处理。“热”处理是要“趁热”打“铁”;“冷”处理则要搁置一下,时机到再处理。教师要抱有“少责罚、少孤立、少疏远,不歧视、不对抗、不凌人、不斥责”的思想,耐心做好聋生工作,决不能情绪失控,大发雷霆,出现失态的情形。(4)做聋生的良师益友。因个性施“法”,视性别劝诫,分年龄劝导,宽严相济,以理服人。 “五多”:多鼓励、多表扬、多赞赏、多体贴、多亲近”。心性平和地疏导聋生身心健康,树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5)教师形象感染。教师博学多才,表里如一,工作勤奋,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道;敬其师,效其行。”教师讲述教材内容,既能层层解题旁征博引,又能挥洒自如风趣幽默;既能侃侃而谈话语春风,又能气宇轩昂激励进步。要让聋生感觉教师的脑子里总有东西,道之不尽,言必生趣,引人入胜。聋生总对教师有神秘感,就会令人折服。反之教学内容,举步维艰,欲言又止,言不达意;批评学生漫无边际,信口雌黄,甚至面目狰狞,出现失态;又怎能引导人、培育人、校正人。

结语:
        总之,批评有缺点的聋生是用一颗包容博爱的心点亮更多的心,用一扇窗打开更多的窗。只有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又充满博爱甜美的环境里,聋生才能辨别是与非、善恶和美丑,才能感受到被关怀和鼓励,感受到温暖和幸福。校领导、中层干部、科任教师,要以极大的热忱正视聋生的不足,消除不良行为心理的存在。使聋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品质,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渐渐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其实,教育工作很像果农的劳动,聋生好比果树;我们不但要给果树浇水施肥,还要对枯枝败叶进行修剪,细致入微,有虫害就要打药等等。这样,果树才长得茂盛,结出的果实才甜。

参考文献:
[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傅朝晖. 一部聋生教育的心理学专著——评《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及发展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8(001):127-128.
[3]王鑫娜. 聋生教育中的批评艺术[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000(037):P.85-85.
[4]王彩星. 浅析聋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文信息, 2017, 000(004):197.
[5]慕淑萍. 让学生感受到师爱——基于聋生教育的个案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0(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