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研究——以“新手妈妈”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 李 夏
[导读] 针对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群体,调查分析她们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和需求

        李 夏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上海 200092 )

        摘要:针对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群体,调查分析她们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和需求,探讨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新手妈妈”幸福感可采取的主要对策与相应路径。结论表明,影响“新手妈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待遇、职称职务、工作压力和孩子抚养教育等,高校基层工会应关注“新手妈妈”的身心健康,建立必要的工作协调机制,搭建心理咨询和经验分享平台,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新手妈妈;职业幸福感;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尊师重教是国家之所望,人心之所向,时代之所唤,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目标任务中明确要求达到“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生活质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女性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广大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衡量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教育部2019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1],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74.01万人,其中女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75%,较2018年增长0.43%[2]。青年女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相当的数量,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第一线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她们除了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外,还肩负着重大的家庭责任,特别是对于刚成为母亲、又仍在教学工作一线努力的女青年教师“新手妈妈”来说,因受到女性生育阶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和障碍,对职业幸福感会发生较大影响。
        本文以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她们的职业现状及相关需求,分析探讨她们的职业幸福感和主要影响因素,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建立工作机制,对进一步提升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动力,增强职业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20世纪50年代,国外开始了对高校教师幸福感问题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Galbrith首次提出了“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等概念。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一批优秀文献如《教师的幸福感》等[3],从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关心教师成长,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高校女教师特别是青年女教师的幸福感问题、青年教师理想信念与生存压力关系等问题等对进行了研究。武晓伟[3]等以广东省8所高校为例进行研究,认为高校的制度和政策是影响女教师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女教师本人的学术地位、学历和职称层次是关键因素,收入水平和其他福利待遇是重要因素,婚姻家庭尤其是生育状况是影响幸福感的深层次原因。刘菂斐等[4]等研究了合肥3所高校青年女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了社会支持以及人格因素中的适应性和社交性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等结果。杨庆庆等[5]对高校工会助力青年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进行了探讨,发现她们对当前的工作基本满意,职业体验幸福度一般,对收入不太满意,认为工作量大、节奏快、压力大。蔡玲[6]以个案为例对3位“新手妈妈”初任母职的历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出任母职是一个渐进、学习、适应和改变的历程,社会的支持将有助于“新手妈妈”母职实践的顺利进行。王秀彦等[7]提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关心青年教师生活紧密结合,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机统一起来。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对如何提升高校青年女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成果不多,特别是对提升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幸福感的路径系统方面的研究,鲜见专题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相结合方法,地域包括上海、北京、陕西等省市,对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范围较广泛,资料较丰富。共计发放问卷 310份,回收 301份、其中有效答卷 301份。调查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职称、入职时间、工作岗位以及孩子年龄等;第二部分是生活内容调查感受,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投入程度、压力和满意度等;第三部分是对职业幸福感的认识,包括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希望解决的措施和路径等。访谈调查4人,采用一对一的对话形式,了解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惑与困难、对职业幸福感理解、以及希望高校工会提供的帮助具体内容等。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为表1。
        表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项目            分项    人数            项目            分项    人数
年龄    30岁及以下    28    职务    科员    54
    31-35岁    156        科级    44
    36岁及以上    117        处级及以上    1
学历    本科    29    入职时间    不满1年    3
    硕士    226        1-5年    82
    博士    46        6年以上    216
从事专业    文科类    112    孩子个数    孕期    10
    理工科类    88        1个    192
    行政管理    101        2个(双胞胎)    99
岗位    教学    183    孩子年龄    怀孕期间    11
    管理或行政    118        1岁以内    35
职称    初级    19        1-3岁    122
    中级    134        4岁以上    133
    高级以及上    49           
        
        从表1可看出被调查人群几个特点:
        (1)被调查者入职6年以上占71.7%,31-35岁人员为52 %,表明“新手妈妈”群体主体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已有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
        (2)教学岗位与管理或行政岗位人数比例位1:0.67  ,反映了被调查人群中教学岗位比例较大;
        (3)教学岗位中,文科与理工科专业的人数比例为1:0.78  ,表明被调查人员从事文科专业较多;
        (4)1个孩子的比例占 63.7 %,基本反映了高校青年教师中独生子女仍为主流的情况;
        (5)孩子在1-3岁、4-6岁的占比基本相同,为42-43%,说明受访的“新手妈妈”群体大多处于孩子入托和上学之前,这段时间为她们体力最辛苦的阶段,具有代表性。
四、主要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填写结果和访谈调查,分别对职业体验、工作情况、收入待遇、家庭生活、孩子成长等满意度,以及工作节奏、职务和职称晋升、家庭经济、家务劳动、养育孩子等压力等二大类项目调查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
        为了区分不同类别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的对各项内容的感受情况。还针对工作岗位、从事专业、入职时间、本人年龄和孩子年龄等五个方面进行职业幸福感的群体对比分析,力求找出差异化特点。
        (一)职业体验幸福满意情况
        1.总体满意情况
    满意度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满意度统计结果
内  容    第一位    第二位
职业体验幸福感    比较幸福 (42.7%)    一般幸福 (41.7%)
工作满意程度    比较满意 (46.0%)    一般满意 (37.7%)
收入满意程度    一般满意 (54.6%)    比较满意 (26.3%)
家庭生活满意程度    比较满意(47.1%)    基本满意 (30.3%)
孩子成长满意程度    比较满意 (59.3%)    一般满意 (21.0%)
        
        由表2看出,选择“比较幸福”和“比较满意”占比最大(第一位),大多数新手妈妈对目前的状态比较满意。对收入情况回答“一般满意”的为第一位,表明她们对工作报酬目标有一定要求。
        2.群体差异情况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的群体对满意度的选择也不尽一致。

例如:对职业体验幸福感问题,教师岗位中有12.6%人选择“不幸福”,而行政管理岗位则为6.7%,这或许反映出一部分高校女青年专业教师的辛苦与心态,对她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关怀;另外,孩子年龄在1-3岁阶段的受访者,“不幸福”的选择为15%,也相对较高。
        在回答当前工作的满意度时,仅有8-9%的人选择“不满意”(教学、行政岗位比例相差很小),这一现象说明新手妈妈对目前自己的工作岗位比较满意。
        对当前工作收入满意度,选择“不满意”的平均比例为17.6%。且没有随着的工作岗位、入职年限及孩子年龄等因素变化呈现出的较大差异,表明大部分新手妈妈对目前收入和待遇尚能接受。
(二)工作与家庭生活压力情况
        压力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压力情况统计结果
内 容    第一位    第二位
岗位工作量    较大(66.7%)    一般(25.3%)
工作节奏与压力    较大(60.7%)    一般(22.7%)
职务职称晋升压力    很大(44.3%)    较大(42.7%)
养育孩子经济压力    一般(43.3%)    较大(42.0%)
教育孩子投入的精力    较大(41.7%)    一般(40.3%)
孩子入园入学难度    较大(42.0%)    一般(32.3%)
抚养教育孩子承担情况    双方(5.07%)    自己 (28.1%)
家务劳动承担情况    双方(46.0%)    自己(28.0%)
        
        1.总体压力情况
        从表3看出,选择“压力较大”及以上的占比最大(第一位),表明大多数“新手妈妈”对目前工作和养育孩子的责任心强,压力大,负担重,家务劳动也是主力。
        2.群体差异情况
        比较教学或行政岗位。在回答当前工作节奏压力时,选择“很大”为15.1-15.9%,相差不大;但在问及职称及职务晋升压力时,58.2%的教学岗和15.1%行政岗选择“很大”,有明显差别,表明教学岗位“新手妈妈”的晋升压力更大;
        观察孩子不同年龄“新手妈妈”群体。孩子4岁以上时,选择工作节奏压力“很大”的人达到20.0%,明显高于孩子其他年龄段(9.1-12.4%)。同样,选择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为“很大”时,孩子4岁以上的新手妈妈占比12.3%,而孩子其他年龄段占比为5.2-6.5%;由此可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新手妈妈”不仅工作压力和职业晋升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对养育孩子投入的精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帮助她们缓解精神和体力的紧张压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心理状态情况
        分析表明,“新手妈妈”在怀孕和分娩期间,43.1%的人心理状态处于“比较愉快”及以上,39.0%的人处于“平静”,说明大多数人是适应的。但仍有10.2%的人回答“忧郁和痛苦”,说明一部分“新手妈妈”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影响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前4位主要因素分别是:
        1. 工资收入及待遇(赞同者86.3%);
        2. 职称及职务晋升(赞同者78.3%);
        3. 工作压力(赞同者65.7%);
        4. 孩子抚养教育(赞同者62.3%)。
        由此可见,对“新手妈妈”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影响她们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与高校整体女教师群体有所不同,即本人的工资收入待遇上升成为与职称职务同样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孩子抚养教育与工作压力则成为影响幸福感的第二位因素。根据这个结果,高校工会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可给予充分的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高校女教师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新手妈妈”短期内遇到女性人生最重要的变化,承受生活、精神和工作等方面压力非常大,总体来看职业幸福感有待于继续巩固和提高,也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因此,高校基层领导应该特别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首先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观引领作用,加强思政教育,规划好个人的职业路径;其次是辅导她们做好心理保健,在客观上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搭建好“新手妈妈”的成长平台,帮助她们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要进一步研究对策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尽量提供各种具体帮助,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使她们在充满幸福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有利于推动高校师资力量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建议高校工会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内容,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职业幸福感。
        (一)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提供施展才华机会
        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刻,她们的思想意识、心理人格、行为方式正在逐渐形成,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上,不能离开理想信念的支持。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不断开展思政教育,引领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路径和奋斗目标。应该看到,“新手妈妈”作为学识与涵养较高的教师群体,对事业心和成就感等精神层面上的要求并不低于工资福利等物质层面,因此还要尽量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机制,为她们施展才华提供机会,满足她们成就事业与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
(二)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及时了解思想动态
        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可将关注“新手妈妈”的动态情况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内容,要定期了解本单位青年女教师群体内“新手妈妈”不同时期的的工作和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通过工会女工委员建立青年女教师微信或QQ沟通群,关注这个群体并及时接受“新手妈妈”的倾诉和需求信息,通过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及时掌握“新手妈妈”的需求和困惑,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搭建健康咨询平台,开展康复生活讲座
        “新手妈妈”在不长的时间内分别经历了怀孕、分娩、哺乳和育儿等一系列重要的人生阶段,身体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急需提高自己健康卫生知识和家庭生活能力,以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因此,对她们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工会基层部门可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有有较高水平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例如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和育儿专家讲课,对“新手妈妈”开展婚姻和生育健康生理指导,相信一定会得到高校青年女教师欢迎。
(四)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加强心理康复辅导
        高校青年女教师在经历“新手妈妈”初为人母的阶段中,因各种原因心理状态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巨大的变化和反差。调查表明,她们中很多人会出现喜悦和幸福,但也有一些人则发生困惑、焦虑甚至忧郁现象。因此这期间的心理康复问题不仅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及社会关注,也对提升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幸福感对策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建议高校工会基层除了组织邀请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心理学方面健康辅导外,还可以考虑利用高校的丰富人文艺术资源,有针对性的举办专题艺术讲座、专题小型音乐会等心理医疗性质的活动,经常缓解“新手妈妈”的心理压力,排解她们心中的低沉情绪,使身心健康逐步得到恢复。
(五)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互相分享学习沟通
        青年女教师在怀孕、生育、育儿期间,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为广泛和具体,因此“新手妈妈”之间的交流学习、相互咨询和经验互补也是极为重要的。基层工会组织可以通过女工委员或女青年教师微信交流群,帮助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新手妈妈”的专题交流群,包括带孩子面对面交流与微信圈交流等形式,以弥补“新手妈妈”自发组织的小型、碎片化的交流群体的不足,扩大交流范围及知识面,提高交流质量和水平,解决她们的实际问题。
(六)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提供各种具体帮助
        长期以来,高校工会基层组织为保护广大女教师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做了大量工作,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经验。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群体,重视她们在心理、身体、工作、家庭等各方面遇到的压力和困惑,提供必要的帮助,解决好她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例如,工会基层领导要多关心高校青年女教师“新手妈妈”的思想动态和她们一个阶段内对工作的适应情况,及时开展谈心和交流,帮助减轻和克服她们在心理方面的压力及障碍,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以适应人生角色的转换;工会女工委员可协调所在单位基层领导,在落实执行国家对她们的相关照顾政策基础上,适当减轻一个时期的工作负担和压力。针对“新手妈妈”当前的工作与哺乳休息等矛盾,可采取灵活措施,调整合理的时间尽量解决她们的困难;由高校工会领导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对青年女教师子女入托、进入高校附属小学就读等进行政策倾斜,尽力帮助“新手妈妈”解决后顾之忧,使她们感受到高校各级组织和工会的关心帮助,提升自信心和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2020-05-20 。?
        [2] 人民日报海外网,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女大学教师占比持续增长,中国妇女报2020-6-16。
        [3] 吴晓伟,史乐然,高校青年女教师幸福感研究—以广东省8所高校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4)2期,83-92。
        [4] 刘菂斐,崔国庆,高校青年女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3-126。
        [5] 杨庆庆,刘宗耀,乔雅慧,高校工会助力青年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文教资料,2018(28),109-110。
        [6] 蔡玲,新手妈妈初任母职历程研究—以个案为例的质性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3)51-58。
        [7] 王秀彦,张彩会,王立勇,以成长为导向,探求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38-41。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2020年工会理论研究立项资助课题“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研究——以新手妈妈为例”(编号:同工2020—30)
作者信息:
        李夏(1984-),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音乐教育。
联系方式:
         地址: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092)
         手机:18117049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