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华
湛江市第四小学
摘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课程标准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我国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在课程方案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在目前的教学中,不仅仅要提升语文的基础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学生在德、体、美各个方面的提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时,需要把握好课程节奏,争取能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之间的促进。本文主要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相长
引言: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模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关系到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提升整体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做题的过程就是在加强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过程,如果只是读文章不做题目,学生在具体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自己很难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除此之外,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重视的是老师是否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一定程度的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放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导致他们的主动性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接下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和老师相互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一、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提升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语文教育基础的能力提升
阅读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行程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对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基础而又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越好,学生在进行具体的文本阅读时,理解的才会更加深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阅读能力决定着学生对具体内容理解的深度。通过语文的阅读训练,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有利于学生文学视野的有效扩展
阅读就像是一扇通往世界智慧之门的窗户,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很多知识,诸如:大千世界的万千物种、形形色色的有趣故事,在对世界的认知中,逐渐形成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多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像语文这样人文和应用性比较高的学科,更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进行课程的合理设置,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语文朗诵大赛、语文文化角的学习等,把语文阅读和口头表达、写作练习等方式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找到这几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面临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课堂的整体氛围有待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气氛,目前还有待提升,这也是受到了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对教学氛围也没有进行特别的教学方法研究和关注,没有对教学氛围对内容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方法也比较传统,对阅读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比较少,很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细小的问题,也不容易教学相长模式的形成,所以现阶段,老师需要从阅读氛围着手,进行阅读氛围的改善方法研究。
(二)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教学时缺乏实用的方法
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为教师的改革之路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教师在进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相长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中。
可以对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应用,告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正视现阶段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举个例子,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文章的学习时,为了提升课堂整体的趣味性,可以采用相应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找到不同民族之间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可能刚刚开始,学生一方面不熟悉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也有待提升,这都给了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
(三)教学中的评价环节缺少标准
评价是教学整体环节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更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有利于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但是现阶段,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对老师的检测环节不太严谨,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升,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老师的教学评价环节。提升教学环节的完整性[1]。
二、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教学相长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学生阅读基础能力的培养
基础是学习能力提升的基本保障,只有在学生提升了自己的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人教版课本具体阅读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作者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外,在阅读理解目标完成的前提下,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的联合教学,举个例子:文章中人物描写技巧的使用,环境描写的手法等等。学生在进行基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2]。
(二)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流畅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理解在整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做阅读赏析之前,首先读懂文章,大量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感,其次是要进行提问,对于不懂的知识,积极向老师提问,可以给学生多多灌输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和概念,让学生对提问这个点特别重视起来[3]。
(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课堂的整体参与感
无论是小学语文还是其他科目都更加注重形象化的具体教学模式,受到年龄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加之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在上课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具有现代元素的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学材料,对阅读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内容,老师也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音频文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语文,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对于阅读来讲是十分有益的,而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学生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多媒体设备可以很好地展现出钱塘江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场景,视频文件不仅仅有画面,也有声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容易吸收,视频看完之后,学生对具体的内容不仅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之余,也可以在课程中融入一些课外知识进行拓展性学习。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学习兴趣高了,会逐渐增强对于语文文本阅读的整体兴趣。再接下来进行阅读时,会对文章更有参与感,也有利于教学相长方案的实施[4]。
四、结束语
结合上面所说的,教学相长的理念能否在课程中有效实施,和老师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老师需要在原来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具体的修改,例如,学校可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让相关的老师进行新教学模式的研发。针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地对方案进行整体的改进。争取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能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郑晓艳. 论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相长的重要性[J]. 语文天地, 2018, 000(005):80-81.
[2]郑则辉.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有效的行动研究[J]. 新一代(下半月), 2015, 000(006):82-82.
[3]温晓红.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7):166-167.
[4]加措. 论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J].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6):225-225.
作者简介:梁清华,女,1971.04.17,汉族,大专,湛江市第四小学,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中级),研究方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