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成人成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黄志敢
[导读] 师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对于学生学习具有决定性作用,
        黄志敢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第五小学  535599
        摘要: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对于学生学习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举止,通过加强自身行为规范带动学生的行为约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立德树人,成人成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所呈现的语言美、内容美和情感美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发展,愉悦学生的心情,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精神方面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人生指导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
        一、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目前,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应该从德育教育出发,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的深度,将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使得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以学生为主。就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人文精神无法有效体现,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特点,导致语文教学出现人文关怀问题,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另外,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学习基础,还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顺利实现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四个特点与德育教育
         (一)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德育观念,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体现思想和人文的兼容,呈现社会生活场景和人生哲理。语文教学所呈现的语言美、内容美和情感美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发展,愉悦学生的心情,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精神方面的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人生指导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学增加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给予学生积极健康的引导。
         (二)灵活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德育教育能够促进语文知识教育的灵活度,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的时候,带领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揭露,根据文章主旨确定文章表明的道理,通过道理提出延伸型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样一来,有效体现语文教学的灵活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
         (三)反复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在听讲过程中容易跑神,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思维对于具体形象的感知能力强,大部分感知是直接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较为抽象的德育知识理解能力较差,需要进行反复讲,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长期性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育人过程是长期的。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不能过于僵硬,只是通过一两篇文章进行德育教育,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也不能形式主义,没有落实于教学实处。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是长期性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表层到深层,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约束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道德人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教师以身作则,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对于学生学习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举止,通过加强自身行为规范带动学生的行为约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在约束自身行为的时候有一个模范参考,有一个学习的标准。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通过自己日常教学中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素养的行为准则。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周围人的行为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所以教师应该通过道德行为准则约束自身行为,保持学习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学习德育知识,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
         (二)设立班干部,传递优秀品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德育关系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小学生缺乏直观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行为影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不能有效促进全班同学的道德发展,无法有效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班干部的方式在学生之间传递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让班干部成为德育教学学生层面的缩影,代替教师进行基层正能量传播。班干部的设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将教师的思想有效传递给其他同学,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感受教师的思想意识。通过班干部不仅能够带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能够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发挥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每个学生成为优秀人才。
         (三)通过课文内的事物和人物,提高道德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优秀人物文章,通过这些优秀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基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语文课文是教学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通过文章深入学习和解读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认识,深入感受作者所传递的理念。因此,教师可以以优秀人物品质为教育引导,加深学生对优秀品质的认知,提高对道德素质的理解,从而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文章中,用优秀人物的良好品质约束自己。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育观念,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加语文教学深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美德.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3):65.
[2]党万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3):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