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李志辉
[导读] 近些年,人们的教育素质不断提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逐渐显现出严重的弊端,
        李志辉
        保定市徐水区遂城镇大庞村小学  保定 徐水 072550
        摘要:近些年,人们的教育素质不断提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逐渐显现出严重的弊端,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教育需求。新课改下倡导教师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引言
        当前形势下,不可否认的是小学数学课堂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虽然,学习数学相关的知识点时会有些枯燥乏味,但是通过必要的科学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能够有效的激活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参与性,最大化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未来数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定要精心设计,确保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最大化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升教学课堂的时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年龄较大数学教师的小学课堂上。此外,还有小部分学校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不能从多角度对学生的数学科目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此类情况亟须改善。
        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2.1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准备与课后引导
        对于高效课堂来说,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在课前准备环节,老师应当安排学生共同参与进来,首先应当安排学生进行内容预习。例如,在进行三年级课程中时间的教学时,可以在进行正式教学的前一天,安排学生依照家里的日历对时间进行熟悉,并与课文内容对照,起到一个预习的效果。这样在教学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把已经熟悉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加深,也有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授。
        众所周知,班级内学生数量比较大,因此同一个班级内的不同学生实际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学习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制订计划计划,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思维跳跃、专注力不足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备课,以便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避免注意力分散、课堂混乱等情况的发生。另外,教师教学应当有针对性,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要考虑班级内学生的总体情况,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要在各个学生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执行,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简单,应当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喜悦,也能够避免学生产生过分自满的心理,对学习放松警惕。
        开展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还有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教师应当在课堂学习内容结束后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课后引导,既可以保障学生能够更通透地理解课本内容,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增长见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方面,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因此,教师不妨让学生做小老师,将自身的做题思路讲解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同时,教师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评价和思考,以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

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白本道题如何解答,更应该教会学生本类题如何思考、如何解答,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对数学出现畏难情绪。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错题本,根据难易程度、不同考点等因素对错误进行分区域记录,以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思维习惯。若是学生正处于思维开拓的起步阶段,教师则可以重点导入一些图形推理类游戏。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为自己家里的家庭旅游制定旅游预算。
        2.3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互相竞争的动力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学生缺乏自己学习的动力,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上。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动力,采取互相竞争性的学习,制定一个鼓励措施,让小学生有一个奋斗目标,不断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慢慢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在互相竞争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这样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活跃,教师只要稍微引导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也就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同,在互相竞争的环境下,让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压力,通过这种压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4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恰当的时机运用课堂提问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陷入思维定势时适时抛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带领学生将知识内容化繁为简,由难变易,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小数的意义(二)”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然后提问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怎么表示呢?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2米36厘米的黑板,借助身边的米尺来解释一下。“1米=100厘米,1厘米=1/100米,所以1厘米=0.01米”。我们通过度量身边熟悉的事物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测量过程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在转化质量单位时:鹌鹑蛋12克可以表示为多少千克?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1克是多少千克?为此,教师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类推。学生通过类比之前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完成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引导本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活动,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综合性评价,最终促进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明.微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34~135.
        [2]祁莉.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04:70~71.
        [3]吴爱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178.
        [4]兰卫东.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