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李修堂
[导读]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
        李修堂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莲花盆小学  山东 青州 262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的运用。在小学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应用熟练程度。
        关键字: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很多家长越发重视孩子在小学的教育。数学作为小学必修课程,使得很多家长尤其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有正确且高效的教学方案,其中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逐渐成为了我国大部分数学教师一直沿用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但是如何利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来顺利完成数学教学活动,仍需要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换为形象化的图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1.教学体现     
        1.1加强学生的兴趣性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增加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课本中出现的图形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逻辑形成更加直观具体的印象,由此来拉近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距离,即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理解。例如在分苹果的教学中,一个苹果切成三块,分给两个人吃,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到几块?在这一题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苹果,将苹果平均的分成三块,然后依次的分给两个学生,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这一道题,并且学会举一反三,往后出现类似的题目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图形来帮助他们思考和做题。
        1.2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案,不仅可以丰富小学教学活动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他们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可以举一反三,形成大脑中的数形结合记忆。例如,有五个学生喜欢打篮球,三个学生喜欢唱歌,四个学生既喜欢唱歌又喜欢打篮球,那么有多少个学生喜欢打篮球?多少个学生喜欢唱歌?虽然这种题目通过推理就能的出答案,但是让学生们动手进行画图,这样跟能有效的加深他们对于此类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学会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素质。
        1.3提高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形成独特的思考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修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的。比如:一个工程队修一条长52千米的铁路,前七天修了6.5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剩余的铁路多久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那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就可以画一个数轴转变为图形易于作答。因此学生应该在往后的数学学习中,时刻记得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学习数学,对于日后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应用原则
        2.1等价性
        所谓等价性就是数学当中数学图形可以和代数的计算相互等价。教材中有些题目只给出了代数的文字和数字,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理解用文字描述的数学提,因此,在没有给出图形的时候就需要利用等价性的原则去理解,将题目中所描述的题目画出来,再进行等价的代数计算,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出数学难题。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20,30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底面积和体积。

在这一题中,通过思考来计算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师这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画图来解决,首先画出一个长方体,再分别标注长宽高,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可见在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等价性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  
        2.2简洁性
        所谓的简洁性,就是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遇到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不影响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将图形尽可能的简化,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关键点和重点,明确解题的思路。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降低降低学生解题的时间和难度,与此同时,简洁性完全符合现在的数学教学理念,简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节省时间,留出预习的时间。
        2.3双向性
        所谓双向性就是通过代数可以联想到图形,在进行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形结合中双向性的原则。让学生们在对待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形结合的教育去思考,遇到图形的问题时能够从代数的角度去思考,这便是双向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图形的运用,而忽略代数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学习并应用新型教学理念,尽可能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教学元素,来实现树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
3.教学策略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效果
        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还有很多传统化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仍有很多教师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知识单一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这样做只会让大部分学生觉的数学课堂枯燥无聊,将知识分数化,使的学生成为考试机器,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教学的含义和内涵。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老师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要尝试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案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对视频,图像和文字进行处理,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视频或者图片形式展现个学生,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此类事物会有强大的好奇心去探索,因此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加形象的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2加强自身要求,明确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目的和内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中,目的是通过数学的教育,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为将来学习更高难度的知识理论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具有高学历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涵,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3.3合理运用图形的变换结合
        教师需要合理的运用图形的变换和结合,来使学生好地理解代数方面的数学题。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学上可以深刻的理解图形中的奥秘,在进行图形变化和结合的阶段,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变化的画面。例如,在计算多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个图形分割,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明白这个立体图形的构造和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合理的运用图形变换的结合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以用这一种思想来解决问题。
4.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至关重要,教师如果想要运用好这一思想,不仅对自身有较高的要求,还要对数学教学的目的性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以此来完成小学的数学教育,这对于提高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质量和应用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更好地增强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罗世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瓶颈与对策[J].高考,2017(5).11-12.
[2][2]王飞飞.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学周刊,2017(6):237.
[3]赵鹏程.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广西教育,2015(4):156-160.
作者简介:李修堂(1963-2),男,汉,山东省青州市,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