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樊春雷
[导读] 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是初中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樊春雷
        滨淮初级中学 江苏 盐城 224500
        摘 要: 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是初中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前提,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够有目标的有目的的去进行自主性的学习。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被教育部纳入了教学方法的范围,所以作为初中的化学老师,要重视学生对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主学习;策略
        
        在初中的教学方法中,自主学习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纵观整个初中每个学科的教学方法,都有自主学习的的存在。每个老师都会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是我们老师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篇文章我将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化学方面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案做出简要的分析。
        1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于化学的不重视
        在初中甚至说在整个教育阶段,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其余的学科都被认作是副科。化学是学生新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学习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上与其他学课相比是比较弱的,而且化学在中招考试的分值比较小,还没有语数英每科分数的一半,所以学生把它看作是副科,缺乏对化学的重视。同时,语数英三科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会时不时的向学生灌输一些“要把时间花在语数英上,其它的科目随便一学就能考高分”的思想意识,甚至说有的化学老师自己都认为化学是一门小科。比如说,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英语或者数学的学习上,很少把时间分给化学,学生有这样错误的认知和其所在学校的教学制度是分不开的。初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很重要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更要学好学通的。只有学校和老师把化学这门学科重视起来,才能慢慢地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重视。
        2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课前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的知识点有的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所以老师在讲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同时化学老师要提前告诉学生此次预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关注的知识难点有哪些,以及早早的找到自己感到疑惑的方面,从而能够抓重点的去听老师的讲课。只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化学老师要指导学生合理的运用预习,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课前的预习,通过课前的预习老师能够去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因为预习大多是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学生能坚持地进行课前预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就会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思维变得敏捷,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具有化学自学能力的学生,不仅化学学习成绩能够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能够有一定的提高。化学老师要把预习的目标告诉学生,并进行课前预习工作的检查,对他们的预习工作进行监督,并鼓励表扬课前预习工作做的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一个奖励,可以奖励一个笔记本,也可以奖励一支笔或者其他的东西,以激励其他的学生能够向他们学习。有句话说的比较好“好习惯是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一生还不尽的债务”。我想,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上越来越有进步,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上,就需要化学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引导他们知道他们。
        3把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把新课程改革精神作为教学标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要的地位,把生活化的理念渗透进化学的教学中,把化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体会生活、留心生活、思考生活,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 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自主能力。

老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实验活动,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获得对化学原理的新体会,并将获得的新感受转化为对化学学习的动力,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热爱,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慢慢提高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深层次的理解。老师们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侧重点。
        例如,老师在讲述关于“铁为什么会生锈?”以及“铁生锈所要具备的要素”这个有关化学的内容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比较感兴趣的例子在课堂上给讲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做实验所需要到的带有铁锈的或者新的铁来进行实验操作,引起他们对这件事情发生的原理的好奇,激发起他们对化学的求知欲,进而鼓励他们主动地去探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化学的例子,利用自己去所学的知识作进一步的猜想与检验。
        4老师重视化学课后作业的检查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在一些学校,存在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以及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会让学生做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课后作业来应付学校里的抽查。作为化学老师,要避免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出现。课后作业是学生对自己本节课学习掌握情况的最有效的反馈方式之一,也是老师了解本节课学生听课状态最佳的手段,所以化学老师要重视对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学生的完成度。
        比如,在讲述“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把一些危险性不大的材料分发给各个小组,让他们小组内部进行研究与讨论,让他们按照化学实验的具体步骤来进行实际操作,并写出详细的实验经过以及实验后的结论。为了防止学生小组内部成员不积极参与小组任务的情况,化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抽查,让他们分享一下小组成员在实验是收获的新知识或者在做实验过程中的小趣事。
        5营造轻松有趣课堂氛围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初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可能会降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讲述课本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把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或者化学方程式用有趣的短视频或者是制作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出这些知识点。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的主要部分将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化学里的疑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勇敢的提出自己不能够理解的部分,以及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不同看法,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直言、敢于发言的化学学习习惯。化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去讲述化学里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知识点,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述“三价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二价铁离子”这个离子方程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短视频把这个方程式的含义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果学校里的教学条件允许,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一步的理解这个方程式的含义与由来。如果班级内的同学有自己的理解,化学老师要鼓励学生上来为大家讲述他的理解方式,同时表扬他这个方式的优点并指出能够再进一步优化的地方。
        6 结语
        作为初中的的化学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充分的联系日常实际,并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本就紧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化学的自主学习是比较有效的。同时,老师也要注重调动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出他们对化学的强烈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德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8):115-116.
        [2]陈跃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3(6):70-72.
作者简介:樊春雷(1992.04-),女,汉,硕士,单位:滨淮初级中学,研究方向 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