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莹
哈尔滨美加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扬,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在语文方面上的学习,基于此现状,教育部门也加大了语文试卷的总分数,借此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督促鼓励教师积极构建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建设生本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同时,其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本文将重点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
【关键字】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构建
【正文】相对于陈旧的教学制度和教学理念,生本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在新旧制度中取长补短,促使教师更方便地开展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效的得到提升。同时,核心素养的构建,也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少走弯路,建立多元化的语文课堂,让语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学习语文更具有主动性,让其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目前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所面临的难题
1.1教学模式单一化
现如今,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之下,各个地方的学校教师也在积极的顺应课标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更为丰富的教学模式。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教师只有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单纯一味的学习知识,其能力和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在课堂中,不难听到一些教师会对学生说“这一单元的学习方式与上一个单元相同”或者是“都了解我的讲课方式吧”等等似的话,这足以看出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只按照一个教学方式套用到整个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致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难以得到一定的提升,故此,也影响到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生本课堂的发展。
1.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度不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在课堂中很难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如果这时教师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过于单一,并且一节课中教师语言过于平稳,遇到课文中比较激烈的片段,仍是用一些平平淡淡的语言进行朗读和讲解,教师热情度不高,学生也难以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学生既不能良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文知识,还有可能会出现走神的情况,再碰到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语文课文时,便更加心不在焉,太过于无聊时,还会在课堂上找同桌说话,这不但破坏了课堂秩序,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策略
2.1教师提问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生本课堂构建的前提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和学生紧密相联系的,所以教师要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引导那些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是在学习语文方面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故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问式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篇课文《牛郎织女(一)》时,可以先提问“课文中织女在天上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织女对自由的向往?”这样的问题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第二个问题在为第一个问题铺垫,间接告诉学生织女可能不喜欢天上的生活。这种提问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让学习语文变得有目的有方向,促使学生能跟得上教师教学的脚步。在学习了一个课时后,教师可以再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例如“如果天上有什么织女就愿意在天上长住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讨论,随后可以提问“有人说,织女向往自由的生活,在天上总是不自由的,所以不管天上有什么织女都不愿意在天上,对此你怎么看?”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挖掘对于织女来说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同时也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对于自己来说自由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学习语文更加有动力。一个问题贯穿整篇课文,使教学内容结构紧密,同时也让学生思索一些富有哲理性的问题,让其核心素养也得到提升。
2.2教师利用互联网,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在解答学生难题和自身专业素养方面下功夫,还要在传授知识的方式上,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师积极参加各个学校联合举办的教研活动,在同行之间吸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篇课文《七律?长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者是了解一些我国历史,例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爆的《建党伟业》《八佰》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今天成就的来之不易,是多少英雄烈士用鲜血换回来的,激发出学生好好学习,为国争光的信念。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质量,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抗战时期的历史,提高对我国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对生本课堂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3开展语文实践课堂
语文的学习成果不但只体现在语文试卷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因此,小学教师不要只重视一些语文素材的积累,还要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让语文学习逐渐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增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市场中寻找错别字”“即兴评价当前热题”“节约用水的手抄报”等等,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加大学生对语文的运用程度,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并运用,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方便其进步。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生的文化程度和语文成绩绝不可能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高水平,语文是要慢慢的积累,要从学生的根本上得到提升,故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使课堂学习氛围浓郁,促使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借此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从而提高其语文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进步,使其在未来发展中奠定良好的的基础。
【参考文献】[1]邵兴军.浅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生本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45.
[2]陈瑞带.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