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重庆市涪陵第二十中 408000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以及高考改革工作,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目标和方向就是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因此,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
引言
所谓家国情怀,就是人对于家庭和国家的认同感,这种情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家国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是最小的国而国则是汇聚在一起的千万个家。国家是家庭的延伸,而家则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基础,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人对国家和家庭产生的深厚情感就是家国情怀,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情怀也在诉说一个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在不同时期家国情怀的表现也不同,比如在近代就表现为人们为国家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坚强意志,在现代则表现为国人对世界和平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国情怀方面,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家国情怀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转折阶段,家国情怀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形成健康的家庭观念,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并引导学生的家庭道德、个人品德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促进我国伟大中国梦的更好更快实现。
其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近一段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本身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中,融入家国情怀,可以让历史知识鲜活起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从而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确保顺利开展课程教学。
再者,就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中逐渐强调素质教育,通过将家国情怀引入到历史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内容。随着将家国情怀引入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从而在面对历史事件、历史问题时能够保持正确的态度,对国情产生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实现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良好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
1.结合教材培养家国情怀?
首先,高中阶段教师需要分析教学改革文件,清晰把握家国情怀的教育方向,对教学内容予以深刻了解,在融入家国情怀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证不对正常教学进度造成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借助于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和国,对学生认知能力予以提升。另外,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理念予以全面深化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在各个方面融入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对家国情怀不断深入了解并得到培养。
2.采用多媒体或辩论、朗诵进行教学?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采用多样化方式展现课程内容。
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为祖国不顾一切的高尚品格,并感受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将学生的爱国热血激发出来,并产生对国家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比如讲解有关的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辩论赛,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来辩论辛亥革命的结果是否成功。通过这种辩论的形式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学生会在辩论过程中自主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民族优良传统加深理解,将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来。
3.联系实际及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历史?
对于祖国发展而言,学生是未来的希望,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层次较高,但仍然是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形的时期此时,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历史课堂来带领学生讨论一些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并在课堂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引起学生讨论,从而对社会问题有所了解并进行思考和探索。在针对香港澳门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时,讲到一国两制方针时,可以引入现阶段中国的对外社交,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找到我国拥有香港、澳门这一不可争辩的历史史实。对当时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历史事实进行讲述,通过与社会热点问题和实际情况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养这一目标。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在现阶段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充分联系实际情况,并重视自身水平的提升,将家国情怀教育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另外,出于对新课程基本目标的考虑,教师还需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及时转变,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并实现更高的历史教学质量。其次,结合教师的年龄、学历、专业等,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分类,在课堂实战讲解中,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带领年轻教师一起,年轻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方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家国情怀。
最后,针对我国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积极地学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结合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在爱国主义情怀方面的树立,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中,想要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足够强的自身素质,并对新课改教育理念全面推行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借助于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教育工作中逐渐将素质教育作为了主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并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金北霞.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24)
[2] 陈远武.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03)
[3] 蒋国莹.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研究[J]. 高考. 2020(02)
[4] 黄君伟. “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初探[J]. 新课程(下). 2019(11)
姓名:黄静 出生年月:1989年10月12日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学历:全日制本科 职称:中二 研究方向:高中历史 单位:重庆市涪陵第二十中 邮编:4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