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艳
新丰镇中学 314000
摘要:模块整体教学是指以模块主题为线索,贯穿模块多模态语篇及其他相关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各课时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已有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互动、连接和融合,帮助学生重组和构建自身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英语多模态语篇为聚焦主题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使用情景。本文以外研版八上Module5 Lao She Teahouse 为例,基于模块主题意义,从探究模块教学主题,设计问题链;整合多模块资源和布置模块主题意义下的项目任务三个方面着手,将模块下的多模态语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块整体教学。
关键词:主题;初中英语;整体;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当前的模块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处理语言知识点,扫除语法、词汇障碍时,对具体的文本细节比较关注,却对学生整体理解和表达主题意义的阅读能力关注不够,在设计活动时,对语言和思维融合关注不够,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活动设计“碎片化”、信息提取不聚焦、语篇知识不系统等问题,容易导致模块整体活动缺乏综合性和关联性。梅德明等(2018)认为,英语教学应该以模块主题(即主题语境)为引领,以多模态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模块主题进行模块意义探究,整合多模块资源,通过模块项目任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模块教学:“模块”是指课程实施的模块,即以主题为中心,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组彼此关联的系列教学活动,通常需要若干课时完成。
教师基于话题进行模块学习设计,围绕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他人、自我互动的活动中探究主题意义(张金秀,2019),围绕模块主题的探究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
二、围绕模块主题,开展教学设计
模块主题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大观念的形成。基于主题意义探究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围绕真实情境的教学主题,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程晓堂,2018)。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模块教学为开展落实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张金秀,2019)。基于此,笔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着重围绕主题语境,在模块主题引领下去习得语言,促使学生建构新概念,在模块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大观念、大格局。
(一)设计主题意义下的问题链,构建模块探究逻辑
教师要“依据语篇主题意义、文体风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时间等信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教育部,2018:60)。问题链的设计可以避免教师脱离语境,关注过多的细节而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教师要通过有逻辑性的、层次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形成清晰全面的认识,提高其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和批判性。
确定模块主题意义探究的大问题一定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整体理解和表达主题意义,问题具有开放性、关键性和统领性。以NSE九上 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为例,本模块主题意义探究的关键点是:(1)通过探讨Lao She Teahouse,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和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短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如何写人物传记;(4)通过对文章的探究,找寻自己家乡是否有和名人有关的景点,仿照课文,写一篇作文或制作一张海报,甚至可以制作一集探访名人家乡的视频影像。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如下:
图1.“Lao She Teahouse”主题模块问题链
(二)整合模块内多模态语篇资源,构建模块活动链
多模态语篇(Multimodal discourse)被定义为两种或多种社会符号系统共同构建意义的语篇,它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是涉及到了其它模式,如图像、声音、手势等(郭蓉,2017)。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加入,多模态语篇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模态语篇资源,培养学生推断、预测、质疑和赏析的思维品质,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多元的学习效果。
围绕模块主题整合多种资源是开展模块教学的重要保障。外研版英语一个模块里有三个模态语篇:听说、阅读、语用。多模态语篇图文并茂,视听内容丰富,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在模块活动设计时,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引导学生获取语篇大意,梳理语篇细节,构建对主题的深层认识。要善于以旧引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以本模块的主题作为切入点,找出已学话题和新课话题之间的支点。将所学新知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认知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
以NSE八上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为例,围绕老舍和老舍茶馆的模块主题,教师选择网络图片、音视频资料、话剧表演等多模态资源,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学习需求和主题内容,完成多模态语篇输入。
.png)
图2“LaoShe Teahouse”主题模块语篇模态和内容逻辑
基于主题模块的语篇模态和内容逻辑,笔者设计了以下模块活动:
【活动1】以旧引新,激活主题
本模块的主题是“LaoShe Teahouse”
通过Unit 1 的话题是I wanted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学生已知的信息是:Lingling took Betty to the Teahouse to see Beijing Opera.
主题开路,以旧引新,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T:Why did Lingling take Betty to the Teahouse not other palces ?
S: Betty wanted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 and it was interesting.( 激活学生已知信息)
T: Except the Beijing Opera, are there any other things to interest Betty?
S1: Maybe they can drink tea(学生可以从Teahouse字面意义上获得)
S2: Maybe they can eat Chinese food.(既然有茶喝,学生必然会想到吃的)
S3:...( 激活学生已知信息)
T: Why did Tony mention LaoShe ?
S4: Because LaoShe wrote a play called Teahouse .
教师将话题导入到这,引导学生预测阅读课中是否会解释Teahouse 作为一个地方和一本戏剧之间的区别呢?会不会给Tony 详细介绍老舍呢?通过读前的主题激活,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发挥读前活动的最大效应,才能有效的服务于阅读教学。
【活动2】快速阅读,提取信息
NSE八上 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 Unit2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Generally reading: 1.Match the headings with the paragraphs.
.png)
2.Para1 and Para 3,设问: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eahouse in Para.1 and Para.3?
通过简单明了的问题链,让学生快速提取文本信息,把握文本主题。
【活动3】思维导图,概括归纳
NSE八上 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 Unit2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使用思维导图,围绕主题对文章进行概括整合,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打好框架。
.png)
在阅读课上,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框架、提取文本信息和处理文本信息,之后,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追问来挖掘文本内涵,作者意图,从而拓展语言学习的深度,提升语言学习的灵活度,丰富主题,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
【活动4】 提问追问,拓展意义
Think: 1.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e passage in such sequence(顺序)?
2.What is the writer’s purpose(目的)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三) 基于模块主题意义下的项目任务,实现英语语用目标
项目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支架:教材、展示汇报、资料收集、与合作学习等手段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基于主题意义下的、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语言输出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2006)。”因此,教师在布置项目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基于真实的问题情景(2)基于项目的可操作性(3)基于目标的可达成度(4)基于项目的的成果显性表达;(5)基于项目的多元育人功能。因此,笔者通过问题链和活动链帮助学生完成主题内容知识的学习;依据主题内容,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项目任务内容、新学词汇和语法的应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度、参考资料的可靠性等,制定项目任务目标。
以NSE八上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为例,以本模块的主题为依据,制定以下项目任务:搜索嘉兴市的名人和他所居住的地方景点。
第一阶段:探究学习。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询问周围资深的人文专家学者,完成资料收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不同的渠道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第二阶段:确定项目的形式,呈现方式可以是海报,文字,文字和音频或视频结合,也可以是采访专家学者的形式。
第三阶段:完成项目制作。
案例1:Mao Dun’s hometown ---Wuzhen
1.Make a report
.png)
1.Make a poster / Write a tourist spot / Make an interview
2.Show the achievement.
A poster from students
.png)
展示后的评价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个人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能促进作品更加完美。基于本模块项目任务的实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激励自己向名人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结语
笔者在对模块整体教学进行尝试后,对模块教学有了整体概念,在备课过程中,更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解决了模块割裂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发展。
(一)优化了教师模块整体备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能力
在设计了模块整体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再关注一个文本或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而是有意识的基于主题意义,设计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问题链,结合连贯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解决了模块学习的碎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整体模块学习有了概念,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
(二)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施模块整体教学时,一方面,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特点,教师设计有层次感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深入去思考,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模块主题活动时,学生学会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并进行整合分析和评价,探究主题意义,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促成了真实学习发生,实现了项目任务的育人目标
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发展了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语言的学习,增强了文化内涵,提高了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 2011版
[2]陈琳、王蔷、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朱萍 上海教育出版社
[4]宋颖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04
[5]陈新忠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的主题与主题意义 《英语学习》2018.11
[6]吕国征 基于主题引领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课例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8.11
[7]吕秋萍.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