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张重阳
[导读] 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运动员进行反复的练习,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
        张重阳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1
        摘要: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运动员进行反复的练习,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实现专业化的学习目的,高职学校尚未认识到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体育训练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十分老旧,陈旧的内容和时代呈现出一种脱节的现状,落后的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所需。本文主要分析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校;体育运动;训练效果;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现阶段人们更加关注身体和精神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谓是逐年降低,这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校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此同时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当前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处于不断的改革中,随之而来,高职学校的体育训练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职学校必须要通过有效的体育运动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为高职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一、体育运动训练概述
        我们在这里所提到的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指在一些专业的体育教练人员科学的指导下,运动员开展专业化的体育运动技能练习以及身体素质训练和赛事项目训练等,在此过程中激发自己的身体潜能,提升运动技能,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运动员进行反复的练习,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实现专业化的学习目的,在此同时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展必须要在教练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够确保其安全性。[1]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口中所讲的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指训练实践,其实体育运动训练涵盖的范围很广,还包含有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正是有这两者在,才能够构成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在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的重视实践练习,忽略了专业知识的讲解,这使得学生的运动训练缺乏专业性,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支撑,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受伤,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高职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高职学校体育运动训练教学的现状
1、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职学校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传统的思想影响到了高职学校日常教学的开展,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会偏向于专业课的开设,体育学科的课时量可谓是少之又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颇为有限。再加上高职体育教师过分的看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在专业理论的讲解上十分欠缺,学生在训练的时候缺乏知识,单一的技能练习,使得学生无法快速掌握动作的要领,在实践过程中也不知道怎样规避风险,很容易受伤,这样的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效果不佳,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难度很大。
2、体育运动训练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体育锻炼,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是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经济生活富足,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青年一代身体素质的提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人们十分关注学校的体育教学。高职学校尚未认识到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体育训练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十分老旧,陈旧的内容和时代呈现出一种脱节的现状,落后的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所需。高职学校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更新体育教学方式,改进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学科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特征,提升高职学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质量。


三、高职学校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措施
1、注重高职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强烈的,学生会因为对一件事感兴趣,而全身心的投入进来,促使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高职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训练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新鲜感,这样学生在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才会充分的投入进来。高职生对体育运动训练的兴趣是提升他们体育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关键,高职体育运动训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提升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效果。[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模式,让学生在竞争中进步和成长,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运动比赛项目,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获取成功,这样有助于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提升。
2、加强高职学生运动精神的培养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家有父母的爱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已经上升到了娇惯,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家长的呵护和教师的关爱当中,学生确保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很多高职学校的学生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他们认为体育训练十分辛苦,普遍不愿意参与进来,体育运动训练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体力,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要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中,体育运动训练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运动,如果学生缺少体育精神就很难坚持体育对于训练。体育精神并不单单指的是顽强拼搏、吃苦耐劳,更多的是具备体育理想、体育心理和体育道德等,还需要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坚信的过程中,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体育精神的养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体育精神,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丰富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体系,并且加深高职学生对于体育精神内涵的理解。
3、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训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心理素质的好坏制约着运动员的发展,在高职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承受一些打击,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遇到挫折就想放弃,看到困难就止步不前、遇到一点不如意就萎靡不振、情绪低落,这些都会影响到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因此,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将体育训练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有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快速进入到最佳的体育训练状态当中。
4、立足实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高职学校的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高职生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专业素养,他们对于体育训练的认识不够清晰明确,再加上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不合理,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不足。体育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艰苦性,并且需要长期的坚持,这样才能够提升身体素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果安排的运动训练量过大,学生必然会反感,运动训练内容的陈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运动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所需制定运动训练计划,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因素和学科内容等,运动计划必须要具备可行性,可以将训练任务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当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提升高职学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质量,促进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全方位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方法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现阶段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内容的落后早已无法适应教育的改革,高职学校必须要进行创新,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努力迎接挑战,更新体育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科学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改进教学管理方式,促进高职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钟梅.浅谈如何提高运动训练的有效性[J].运动训练学,2014(4):28,30.
[2]闫慧敏.体育运动训练原则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9):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