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飞
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1100
摘要:非言语交际,尤其是眼神交流,有其独特的特征并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当的眼神交流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合力。本文也论述了促使学生对教师眼神作出相应反应的几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眼神交流;特征;中职学生;影响;因素
一.眼神交流的定义及特征
眼神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眼睛相互对视而心理产生变化的交流方式【1】。在《词霸词典》中,眼神交流是,“两个人眼神的相遇,表达了有意义的非言语交流”。刘希娟教授把它视为传达情感、态度和意图的一种媒介,它在交流中起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眼神交流实际上是两个人通过视觉接触、交换信息、建立联系而进行的交流。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上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但是,中职生又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因多种原因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学习,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由升学转向就业,自然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现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很多“心理风暴”。这无疑在处理好师生关系方面显得更加棘手。
1.自我意识的提高
随着青少年体质的快速发展,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也逐渐形成和发展。最明显的现象是,他们开始打造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换句话说,他们对周围的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都很敏感。例如,当看到一些人在窃窃私语时,他们就断言他们在批评他们。当一些人微笑时,他们会认为他们在嘲笑他们。这样的想法也让他们感到压抑、孤独和紧张。这也是为什么G·斯坦利·霍尔把青春期称为“风暴和压力”的原因。
2.抵抗逆反心理
事实上,这是中职生普遍的心理特征。有两个主要因素导致他们的抵抗逆反心理。一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倾向于保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我。然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现实中有时是不可接受的,于是产生了一种观念,认为成人为他们的实现发展设置了障碍。青春期又是认知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视父母的关心和爱为对自己的干涉和控制。因此,他们竭力想挣脱这种“禁锢”,也逐渐产生了抵抗任何外力的倾向。二是挫败的经历。中考的失利,老师家长眼中的失望,迫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的心理,但同时又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逆反心理一触即发。
3.情绪表达的矛盾性
中职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变得丰富多彩,但不像成年人那么稳定。因此,它产生了两种相互对立但又相互兼容的情绪。也就是说,存在着情感的灵活性与顽固性、内向性与外向性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加剧心理矛盾与冲突,有些还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
三.眼神交流的影响
1.协助语言教学,增强语言魅力
大卫·阿伯克龙比曾说过:“虽然我们用我们的发声器官说话,但我们与我们的整个身体进行对话。”一些心理学家还得出结:在肢体语言中,有70%的活动是人的视线活动。
那么我们可以说,眼神交流可以起到辅助交流的作用。
记得大学兼职期间,我发现了一个有趣且很典型的案例:当在教一个英文句子“我很高兴”时,有一类老师是直接教语音、词汇甚至语法,很显然他们的课堂毫无生气。而第二类老师则是面带微笑,带着明亮的眼睛说着这个句子,然后让学生猜猜它的意思。我发现,第二类教师班的学生明显比第一类的学生表现得更出色,也更喜欢和老师互动。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将非言语交流的力量与他们的教学相结合。这使他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促进情感交流,协调师生关系
眼睛,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都被视为“心灵的窗户”,因为它能及时、准确地显示大脑中微妙的情感活动。眼睛作为面部最敏感、最活跃的器官,可以表达无限的信息,可以反映鼓励、期望、赞扬和关心,也可以反映失望、怀疑和愤怒等。
毫无疑问,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例如,当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该对学生投以信任和专注的目光。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错误时,教师的眼睛应该充满安慰和鼓励,而不是紧张和批评。当学生的回答是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报以肯定和激励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信息和认可,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迁移”。也就是说,学生也会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3.激发学习动机,挖掘学生潜能
教师的鉴赏之眼,犹如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神奇钥匙,能让学生释放心中蕴藏的巨大能量。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上中学时,总是在学习上懈怠。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严肃地对全班同学说:“我看得出,在数学领域,能够证明戈尔巴赫猜想的人一定是我们的同学。”老师说这话的时候正盯着陈景润。这时,陈景润意识到,“既然老师在看我,那就意味着他说的那个人一定是我。”从此,努力学习,终于摘下了数学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也把眼神交流称为“能量催化剂”。
四.促使学生对教师的眼神交流做出相应反应的因素
1.动机
学习最有可能发生在我们想学习的时候。心理学家通常将“动机”定义为“激励、维持、调节和引导人们进行活动的驱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促使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对于中职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充满了活力和情感。另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他们倾向于保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我。因此,无论是由于学生的内在动机还是外部环境因素,他们都会对教师的眼神交流做出相应的回应。
2.暗示
暗示是一种最神秘的力量。它意指,“通过他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刺激目标人的感官,间接或含蓄地影响其心理和行为,使其以某种方式采取行动或接受某种观念、信仰和规范。”而眼睛作为面部表情的一种形式,以微妙的方式传达信息,并保持暗示的特征。因此,毫无疑问,教师的眼睛会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学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师的眼睛做出反应。
五.结论
教育过程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最复杂的过程之一,涉及到无数的变量。这些变量错综复杂交织着,影响着语言学习和教学。
眼睛作为一种传递信息、激发情感的媒介,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我,洞察他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如果教师能将课堂教学与恰当的眼神交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就必然会事半功倍。
Reference:
[1]:https://baike.so.com/doc/9941687-10289145.html (360百度定义查询)
[2]:Liu Xijuan, Eye contact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9
张舜飞 1988年8月,女,汉,浙江兰溪,本科,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省兰溪市,321100,中学二级教师,德育/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