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发挥院系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徐迎华
[导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迎华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落实者,是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单位,要加强思想引领,弘扬师德传统,完善激励评价考核制度和廉洁警示教育,切实发挥院系级党组织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关键词】高校,二级党组织,师德师风,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020年6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提升导师队伍水平。”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基础性建设,切实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
        一、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作用
        1.政治把关作用。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的统领是政治建设,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师德师风,三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因素。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把关作用。师德师风是教师内在品质的体现,是教师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具体化,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迷惑性,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首位。
        2.思想引领作用。院系级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教师开展工作,是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师生的具体落实者和执行者。随着社会需求复杂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和利益诉求个性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要面对和克服的困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引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院系级党组织能否做到教育部“对标争先”建设要求的必要条件之一。
        3.组织保证作用。院系级党组织承担着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要具体指导检查党支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支部成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力量;要做好本单位的党员干部和教师思政工作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成为各单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引领和标杆。
        4.机制保障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促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44条中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学科建设、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加强制度和机制保障才能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落细。
        二、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1.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不够
        部分院系级党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院系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系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具体表现出学校不断强调,院系挑拣传达,党支部或教研究不痛不痒传达,个人接收无感的状态。

二是将师德师风建设等同于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认为高学历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在人才引进时政治把关几乎是走过场。三是在面临“帽子人才”和“名师”在学科评估和本科教学评估时贡献的高分值,导致在处理师德师风问题上出现畏难情绪和避重就轻现。
        2.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整体设计不够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重要环节,如果只停留在层层传达的表象,不能做到层层设计、层层落实的要求,所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只能留于表面和空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因校而整体设计,因学科而精准推进。要深入挖掘师德意识、育德能力的提升和激励考核机制,全面评价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坚决避免教师招聘引进中的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
        3.对教师的师德意识和师德能力的培养不够。一些教师简单的将师德师风归类为生活作风问题,没有意识到学术廉洁也是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院系党组织对师德师风的警示教育不到位,一方面机械传达,所谓不入脑传达百次,不如警示案例走心一次;另一方面在处理师德师风问题时往往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达不到警示效果。
        三、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在加强师德师风中作用发挥的路径
        1.思想引领,履行起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院系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立德树人的意义,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院系各级党组织的中心任务中,院系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党委(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研室和课题组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支部党员大会和全体教师会专题研讨如何加强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结合起来,发挥班子成员和教师党支部书记等关键少数的“头雁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2.弘扬师德,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是加强实践教育,加强师德涵养教育和促进师风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将践行“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有效运用网上网下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高校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形象。三是重视模范引领,打造“黄大年”式的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让把师德师风作为各项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
        3. 激发动力,完善师德师风激励考核评价制度。院系立足制度驱动、教育推动、实践联动、典型带动的师德提升计划,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制定适合院系特点的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准则,加强院系党政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友、党员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等制度,构建师德师风激励、关怀、帮扶良好氛围。
        4.警示教育,加强廉洁教育筑牢底线,远离红线。院系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及时向全体教师通报校内外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紧盯节假日的“四风”问题和招生复试的违规问题,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最后一公里”。
        
作者简介:
徐迎华(1978.07-),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大连理工大学 ?张大煜学院,党总支组织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理工大学党建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发挥高校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DUTDJ1901)的阶段性成果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充分发挥高校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机制与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GXDJ-ZD005)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