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节奏练习与编创的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黄微娟
[导读] 中小学音乐课堂“创作实践”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创造学习领域
        黄微娟  
        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  362000
        
        【前言】中小学音乐课堂“创作实践”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创造学习领域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指学生经过构思,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的尝试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体验,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节奏编创是创作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是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作实践;节奏编创;方法探究
   “节奏是音乐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是旋律发展的内在动力,旋律脱离了节奏是根本不能存在的。”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作实践”体现在三个学段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节奏编创是旋律创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掌握节奏,也就没有办法准确、有效地进行旋律的创作。
        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练习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创作实践活动能够良性地开展。
        现在,笔者就个人在课题《中小学音乐“创作实践”教学的策略研究》中的一些心得,梳理成文,与同行们共同切磋和学习。
        一、玩转节奏
        要进行节奏编创,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对常用节奏音型非常地熟悉。如何玩转节奏?笔者曾撰写过一篇关于有效进行节奏练习的论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三)高级阶段(难)
        当节奏编创进入较难的阶段,学生已具备扎实的基础,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节奏音型,并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创作方法或要求,独立编创四到八小节的节奏句子,达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相应学段“创作实践”的目标。
        【结语】节奏编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日常课堂的反复训练与强化,学生能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为旋律编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音乐思维、音乐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对教师而言,掌握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生动、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大学音乐教程》马达、陈雅先著
        3.《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孙娅红
        4.《畅想节奏----如何有效地进行节奏的技能训练》黄微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