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军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026000
摘要:为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年人护理专业人员的职业工作能力,必须着力于调整核心能力培育方式,逐步根据现代社会演变趋势调整课程知识体系,突出能力培育重点,合理分配护理教育资源,有效促进我国老年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指导教师必须在老年护理教学过程中集中力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水平,使之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效率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成,并指出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发展状况,进一步总结了提高老年人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水平的可行教学策略。
关键词:老年人护理;核心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前言:新时代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应当放弃较为落后的理论灌输式育人模式,主动采用富有实践性与社会性的技能型训练模式,重点培育护理专业人员的基础性职业技能,使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成为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护理者与日常活动的组织者,通过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高层次技能,解决各类常见的护理问题,帮助老人不断调整生活方式,提高其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性服务,使我国老人护理行业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一、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成研究
现代社会老龄人口急剧增加,为有效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护理人员能够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必须重点培育护理专业人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评估客观需求的判断力、护理计划制定能力、专业团队合作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情感支持能力,护理人员必须在服务过程中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发挥评判性思维分析老人最近的身心情况,并采用正确、合理的健康促进方法,合理利用最新的健康维护技术与保健知识。为有效应对社会发展给现代老年护理工作所带来的挑战,高效率处理越发沉重的老人赡养负担,必须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发展水平与专业技能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与老人进行沟通并制定严密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学会帮助老人处理急性突发事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与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不稳定因素,在实践中检验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能力指标,发挥自身的专业护理能力与协调管理能力,处理好各方关系,吸收来自专业指导教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正确意见,重点发展护理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心理辅导与干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不同方面的核心能力[1]。
二、目前我国老年人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在校内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处理简单的突发性事件,在专业课程设置层面对护理人员的领导力、管理能力、法律素养等各方面能力缺乏应有的重视,由于未能获得系统性的完善指导,护理人员难以处理好与老人家属之间的关系,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过度重视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学习,不重视锻炼自身的教育指导能力,并未完全掌握心理咨询领域的实践性技能,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整体性护理,难以让老人遵守管理纪律,护理人员未能发现高效率培育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捷径,仅仅掌握了与老年期疾病相关的抽象理论知识[2]。
三、提升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水平的可行措施研究
(一)调整课程知识体系,选择合理教学目标
现代老年护理专业应当逐步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争取在培训活动中使受训人员掌握疾病预防、保健、临床医疗与整体性护理、疾病康复训练与健康管理等不同方面的专业能力,让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突出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特性,面向护理行业的主要业务选择适当的训练目标,保证课程知识体系能够反映老年护理学、人体保健学等各个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并引入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的专业性理论,促进多学科的全面融合与多层次渗透,构建以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个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学科知识网络,进一步完善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有效开发富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核心课程,使教学内容包含老年护理人员必备的多项基础性技能,以此促进我国老年人护理人员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由于多数需要护理的老人身体素质较差,对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患有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疾病,不具备独立自理能力与行动能力,因此负责提供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应当掌握处理急性病症的专业性护理知识与医疗技能,并主动为患病老人制定中长期的保健计划。我国现代护理培训机构必须调整培训侧重点,面向护理人员传授前沿性的医疗知识,使之学会怎样帮助老人进行康复护理[3]。
(二)重点培训护理人员的心理教育能力
护理人员训练机构应重点培育护理人员的心理教育能力,使之能够发挥个人判断力分析老人在不同阶段精神状态与生活态度的变化,发现导致老人心态转变的各种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针对多数老年人逐渐出现的心理焦虑、孤僻、反映迟钝等问题,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帮助老人缓解内心承受的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在了解老人所处社会环境与个人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开展心理辅导,避免老人因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与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当调整自身行为方式,使用较为和缓、诚恳的语气与老人进行密切交流,帮助老人排解孤独感与忧虑感,运用多种高水平的沟通技巧,并根据具体情况变化对语气、语调进行灵活调整,利用手语、唇语与患有听觉病症的老人进行互动,保证双向沟通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三)加强职业道德培育力度
为保证现代老人护理工作的有序性与严谨性,培训机构应当以培育护理人员的个体素质与职业道德为训练活动的出发点,提高对护理人员道德素养水平的要求,考查护理人员在不同阶段的个人表现,矫正护理人员的不良习惯与错误言行举止,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纪律意识,强化其道德意识,使之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新时代的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学会主动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对老人的关爱心、同情心,指导教师应当吸收、借鉴其他国家老年护理人员培训的先进经验,调整训练方式,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使护理人员养成主动帮助老人处理个人问题的服务意识[4]。
结论
为提升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育效率,必须逐步调整能力培育机制,选择较为适当的训练着力点,通过提升老年护理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护理模式的发展与进步,集中力量培育护理人员在心理承受能力、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不同方面的专业素质,使核心能力成为衡量老人护理专业从业者个人素质的标杆,尽可能地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护理人员应当调整服务态度,发挥个人判断力与专业能力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瑞阳,徐珊珊.智慧养老模式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需求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0):3268-3270.
[2]宋宇,于景龙,赵丽波,郗昕.职业院校与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7):112-113.
[3]蒋家翔,苗秀欣,王丹丹,何晓丽,赵晶晶,梁凤.基于核心能力的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02):63-68.
[4]杨美粉,周芬华,程晓钰.上海市老年护理病房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156-157+159.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项目:基于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NJSY18375)
作者简介:冯永军(1981.06-)男,汉族 ,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教学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