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桃英
杭州市西湖区龙坞幼儿园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玩色活动是小班美工区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玩色活动具有操作性、趣味性、娱乐性,同时也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文通过“巧用低结构材料、活用多元化形式,妙用情境性游戏,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最终达到在探索中爱上玩色,在创作中展现自我,在操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感。
【关键词】玩色活动 小班 美工区
美工区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活动区,它是幼儿探索材料并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个自主空间。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不仅通过作品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感受、认识和情感的同时,也在发展各项能力。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是是最适宜小班幼儿的活动。美工区开展玩色游戏可以打开幼儿和世界对话的那扇窗,幼儿通过手、眼、脑并用实操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中提升观察、审美以及创造等能力,达到学知启智的效果。
一、简而低——巧用低结构材料,让玩色更具适宜性
美工区的操作性很强,特别是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因此,材料在美工区游戏中极为重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美工区投放的材料最好是低结构材料,没有特定玩法,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将材料自由组合,创设属于自己的游戏情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想象空间,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
(一)巧用自然资源,让玩色与环境相碰
人的生长环境离不开两大因素,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正处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自然环境更直接地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美工区多投放自然材料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美工区我们会投放收集来的自然物品,如树枝、石头等,我们还会根据季节变化随时调整或者增加自然物品,让幼儿在不同的季节玩对应的材料。在不同的季节投放不同的自然物品,既能帮助幼儿认识大自然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幼儿还能利用自然资源来创作作品,一举两得,深受幼儿的喜爱。
(二)巧用文化资源,让玩色与园本相融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由此可见,文化资源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园身处茶乡,也一直将茶文化一直融合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之中,因此我们美工区也投放了大量与茶相关的材料,如:茶叶、茶枝、茶壶、茶杯等,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方式进行引导,如视频、图片、可视作品、实物等,幼儿能用毛球、彩纸、彩泥等材料来装饰茶壶、茶杯;会用茶叶进行拓印,将茶叶的纹路拓印在纸上;在茶枝上贴上树叶,变成一颗“茶树”......与茶有关的材料投放至美工区后,幼儿可以了解材料,同时还能将材料变成一个美工作品,幼儿在区域操作中加深了对茶以及家乡茶文化的逐步了解。
(三)巧用废旧资源,让玩色与环保相生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在班级中还设置“废旧物品回收站”,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我们将收集的各种材质的盒子、白色的PVC管、碎布、塑料瓶、弹珠等投放至美工区,同时还将玻璃瓶、塑料瓶等物品刷上丙烯颜料变成半成品材料,引导幼儿可以直接在半成品上面进行创作。例如弹珠滚画,虽然鞋盒盖和弹珠都是废旧材料,但是幼儿通过让弹珠蘸上颜料在鞋盒盖上滚、跳、转,鞋盒盖上出现五彩斑斓的线条,让幼儿们在玩中认识了色彩,也开拓了区域玩色的视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二、多而精——活用多元化形式,让玩色更有层次性
在美工区开展玩色活动时,我们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让玩色从无趣到有趣。尝试了多种玩色混搭模式,让单一的玩色活动变得丰富而又有趣。最后还用创新的炫彩模式,让复杂的区域玩色变得有趣而又简单。
(一)打破传统模式,让玩色从无趣到有趣
传统的玩色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并能利用这些颜色进行作画。
而我们的美工区突破了原有的模式,通过新颖的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毛线拖画、手指点画、刮画,让幼儿原先传统或者无趣的区域玩色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喜欢进行区域玩色,还能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还能感受到完成作品成功的喜悦感!
(二)尝试混搭模式,让玩色从单一到丰富
除了打破传统区域玩色外,我们在美工区还尝试让幼儿用混搭的模式来进行玩色活动,例如将手指点画、印画、毛线脱画与常规活动相结合玩,让只使用单一材料的玩色增添新的玩法,不仅让玩色从单一到丰富,同时还能挖掘幼儿园生活经验,运用到区域玩色之中。
(三)创新炫彩模式,让玩色从复杂到简单
一年四季景色变化多端,面对美景,幼儿都会驻足欣赏。面对美景,幼儿也想要进行美术创作来表达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了满足幼儿的想法,我们在美工区根据不同季节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导他们用创新炫彩、适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形式来进行区域玩色。虽然幼儿年龄特点受限不能用绘画技能技巧来表现秋天,但是幼儿以一种炫彩的模式来表达表现,让复杂的玩色活动变得有趣而又简单。
三、趣而奇——妙用情境性游戏,让玩色更有创意性
(一)改编生活情境,让玩色在经验中蔓延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的,理解最容易的课。”在区域玩色活动中,我们也会为创设生活情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将幼儿引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在生活情境中享受着创作的乐趣,玩色因此变得生动有趣。
(二)融入游戏情境,让玩色在趣味中生长
《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往往会把玩色活动当做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的。只有在这种玩色的游戏中,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玩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地尽情发挥。为此,我们将每次的玩色活动当成一次游戏来完成,真正地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三)深入故事情境,让玩色在自主中创新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充满故事的童年,孩子不仅喜欢听故事,而且还会在聆听故事时产生丰富的画面联想。因此,将故事情节进行加工设计,把玩色活动与故事情境融为一体,将幼儿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在故事中,不仅能让幼儿耳濡目染的感受玩色活动的故事发展过程中,还能让幼儿只管的观察到颜色变化的过程,为玩色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作用。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大大增强了创造的能力。
四、提能力——多元化形式开展 促多元化能力提升
(一)兴趣:在探索中爱上玩色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在美工区域中投放多样化的材料、采用多样化的创作形式、营造趣味化的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激发在不断的游戏及探索活动中爱上玩色。
(二)自创:在创作中展示自我
在区域玩色活动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模式,引导富有趣味化又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方式,如手指点画,手掌印画,刮画,拼贴画等,让幼儿在一次次趣味化的玩色活动中展现自我,表达自我。
(三)获得:在操作中收获喜悦
幼儿每一次的玩色活动都是幼儿内心的表达表现,幼儿将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创意思维通过作品呈现出来,幼儿的内心都能收获满足和成功的喜悦感,让幼儿愿意在美工区域中不断的进行玩色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罗梅,赵福云.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印雪梅.浅谈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J].黑河教育,2015
【4】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