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远望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小学 天津 滨海新区30045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日渐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与日俱增。在教学中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把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已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传统三大学科之一,数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运算等方面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数学课堂则为传统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策略;小学数学
近年来,我国教学事业改革达到了空前的阶段,各种教育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与时俱进并日渐完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为传统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改革也要求素质教育要积极探索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为教学带来的变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所以,信息技术教学科学充分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提高小学数学传统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教学事业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创新要求。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协调性原则
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基于信息技术技术下的新兴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1]。因此,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课堂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严格避免过度依多媒体的知识呈现,而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因此也要注意不要过分追求效率,使得课堂容量过大、节凑过快,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协调性发展,避免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设备导致课堂本末倒置。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主要就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的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安排,将知识系统化地教授给学生,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根据教材不同阶段或不同年级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前后联系,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具将知识循序渐进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开展系统性学习,逐渐完善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及时反馈原则
由于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相对来说是一项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要注意课堂互动与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实时调整,及时反馈,做到有效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教学反馈,以便信息技术设备能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目前有部分教师盲目的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多多益善,错误的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课堂的实施,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理由不热爱。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这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的依赖信息技术设备。这样的做法为教学直接带来两个弊端:一是容易让教师忽略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另一个方面就是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容易过多的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缩短了有效的师生互动时间。
(二)课件选择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教师所使用的课件都是自己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安排自己制作的,这样的做法虽然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但是又容易导致课件缺乏灵活性和延伸性。另一方面,个别教师选择从网络上下载课件,或者使用各种教学参考书的辅助资源进行教学,但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得网上的课件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反而容易使教学效率降低下。因此,教师在进行课件选择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合理的选择信息技术授课资源。避免盲目选择制约信息技术参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没有做到正确使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都没能合理科学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完美融合,许多教师仅仅是在课堂的教与学中添加了一项辅助教学项目。许多教师依赖于利用教学课件呈现全部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减少了正式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行为,而且也就没有时间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课件的时候应该注意上述错误的使用做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正确合理的使用,如此才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反之不仅抑制了课堂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学习也更多是走马观花,不利于知识系统的养成和知识深度的拓展。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巧妙的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生活情景
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通常包含着大量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理论内容,小学生由于性格年龄的特点,通常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会分心、走神,难以集中注意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将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情景带到课堂上来,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同时还能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帮助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例如,在低段进行加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一段动画内容:妈妈让朵朵去水果店买8个苹果、6跟香蕉和4个梨,那么芳芳回家的时候,口袋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在生活中,学生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课件内容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深动形象的数学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快便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3]。
(二)巧妙的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教学形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大多对趣味的教学方法更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例如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合理地使用游戏教学能很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新奇、深动又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学生接受起来事半功倍,并且也更加能够促进高效课堂的落实[4]。例如,在进行口算与默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比赛游戏,例如利用目前教师们使用率极高的希沃白板教学软件,设计出可让多人参与的趣味比赛,让学生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或快速找出错误的答案等,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快乐竞逐中掌握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小学数学相结合是我国数学课改提出的根本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好的优势,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等原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克服。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科学充分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方式方法等有着全新的安排,另一方面也需要明白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避免课堂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本末倒置,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白海英.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59-160.
[2]张香.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