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明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腰站小学 云南 楚雄651299
摘要:生活中随处都能看到数学知识,随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所以,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改变数学知识给人乏味、枯燥的印象,从而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 就现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普遍,其价值有待开发。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立足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价值;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拉近学生与这门学科之间的距离,还能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消除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陌生感、畏惧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所以,高效教学视角下,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所具备的生活化特征,将实际生活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由此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一、联系实际生活设置前置性作业,提升学生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学生的预习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和知识吸收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看课本,通过看例题和做课后习题去预习。这样的预习指导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因此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导致整体预习效果不佳[1]。高效预习视角下,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指导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实际生活为载体增强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前置性学习任务:“同学们,我们下节课会学到一种新的图形,叫三角形,你们提前预习一下,看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然后从生活中寻找一些有这样特征的物体,下节课我们看看哪位同学找到的三角形物体数量最多,老师会给这位同学发放奖励的哦。”这样的一个前置性作业,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前预习活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
二、联系实际生活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听课欲望
课前导入是一个课堂的开端,导入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听课质量,所以教师要予以重视[2]。部分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还停留在课间活动中,等到教师讲完一半的知识才将注意力放到课堂上,这样就难以跟上教师的脚步,导致听课效率下降,整体学习状况不佳。高效教学视角下,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设计课堂导入,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可以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打好基础[3]。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如花丛中五颜六色的蝴蝶和蜻蜓、春节时候家家户户窗户上贴的窗花、高大宏伟的天安门城楼、电脑桌上的鼠标、电视机柜两边摆放的花瓶等。这些常见的物品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这样的问题能够将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效激发出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经常出现学习吃力且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这不仅让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笔者看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小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场景为载体,解决学生因为思维限制而无法理解抽象知识这一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4]。
例如,在讲解“圆柱体”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经常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与表面积公式相互混淆,导致做题的时候失分。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再发生,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常见的罐装饮料瓶来讲解这节知识。教师可以将易拉罐周围的包装纸撕下来,给学生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实际上是一个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瓶身的高度,长方形的长就是饮料瓶底面圆的周长。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就不会再在运用公式的时候出错,即使忘记了公式,学生在运用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去推导。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布置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有效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布置一些枯燥的书面性作业,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所以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实际生活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战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布置家庭作业,以此优化教学效益。
例如,在讲解完“圆”这一课题之后,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放学回到家后,从家里寻找五种以上的圆形物体,比如脸盆、圆凳等,然后用尺子测量出这些圆形物体的半径,再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将这些圆形物体的面积计算出来。”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动脑,又引导学生动手,真正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能够在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对学生来说熟悉、亲切且有利于提升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数学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并在教学工作中尝试着运用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生活化教学方案,将学生从传统的枯燥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在本文中,笔者以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这几个教学环节为载体就如何渗透生活化教学模式阐述自己的教学经验,旨在为广大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齐永山.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56-57.
[2]叶亚军,周虹,彭志敏.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395-397.
[3]沈红珠.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实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9):56-57.
[4]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