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琪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许经营分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石膏脱水困难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某电厂脱硫石膏脱水异常原因进行分析,表明浆液密度、浆液氧化程度、浆液中杂质含量、石膏脱水系统及废水处理系统设备的运行均影响石膏脱水的效果,并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关键词:烟气脱硫工艺;石膏脱水;控制措施;
一、背景
某电厂烟气脱硫系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标准为入口二氧化硫浓度低于2736mg/Nm3时,出口排放标准不超过35mg/Nm3。
二、问题描述
自5月24日起,2号脱硫系统(1号脱硫系统停运)出现异常,吸收塔浆液起泡严重,浆液品质差,石膏含水量增大、处置困难。根据查阅该电厂2020年4至6月份石膏化验报告得知,自5月11日后,石膏含水率均超过20%。

图1 石膏外库石膏情况 图2 石膏脱水皮带机脱水情况
三.原因分析
经过现场收资、数据核算及与电厂运行、设备人员沟通,分析该电厂2号机脱硫石膏异常主要问题如下:
通过图2看出,石膏在脱水皮带上脱水效果很好,但石膏落入石膏库后,石膏内水分不久后就会溢出。后经取样发现,石膏颗粒度小,沉降困难,且浆液中有大量泡沫。

图3、4 2号脱硫浆液取样情况
(一)氧化情况
6月10日,15:00对2号吸收塔浆液进行取样。通过检测,半水亚硫酸钙含量0.2%。依据该电厂运行规程可知FGD入口烟气量为1189756Nm3/h(标态,干基,α=1.4),入口二氧化硫浓度为2736mg/Nm3(标态,干基,α=1.4),出口二氧化硫浓度为30 mg/Nm3(标态,干基,6%O2)。
需要的理论氧气量为:
S=(C1-C2) ×Q=(2736-30) ×1189756/64/2=25.15kmol
所需空气流量:
Qreq=S×22.4/(0.21)=25.15×22.4/0.21=2683 Nm3/h
根据经验,氧化空气要考虑利用率,一般利用率在50%,则实际空气供应量 Q实际=2683×2=5366Nm3/h。目前所用氧化风机为罗茨式氧化风机,流量:10164Nm3/h,压升:98kPa,电机功率:450 kW,电机型号:YXKK450-6。根据计算结果,一用一备情况下,能够满足吸收塔总氧化需求。
(二)石膏浆液停留时间
2号吸收塔内径15.2m,平均液位控制在11.3m,石膏排出泵流量100m3/h。经核算,石膏浆液停留时间约20h。(设计不小于15h)。
(三)脱硫工艺水
该电厂脱硫工艺水取用电厂循环水,经与电厂运行人员询问,电厂每年6至8月份,石膏均存在不同程度“拉稀”现象。经查循环水化验记录,4、5月份氯离子含量分别为370 mg/L、648 mg/L,可以判断因气温升高,循环水塔蒸发量大,水质对吸收塔浆液有影响。
查循环水加药记录,投加稳定剂、阻垢剂、氯锭进行循环水处理,每月加药量大,仅稳定剂每月加入7.5吨,4月、6月加入杀菌剂10吨。6月10日10:00至18:00,取用消防水作为脱硫工艺水使用(约100吨),6月11日上午09:30,石膏含水率下降。
(四)湿式电除尘湿除水
该电厂自投产以来,石膏含水率较高,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且湿式电除尘器湿除水排入地坑,进入吸收塔内。依据电厂运行规程可知FGD入口烟气量1189756Nm3/h(标态,干基,α=1.4),入口粉尘量13mg/ Nm3,出口粉尘量1mg/ Nm3。则湿式电除尘器每天排入吸收塔内粉尘量为:1189756×(13-1)×24=343kg
湿除水每天排入吸收塔内343kg干粉尘,因粉尘颗粒数量多、粒径小,使其表面活性高,是造成吸收塔浆液起泡的一个原因。
(五)入口硫份、负荷
通过调取2号机组脱硫入口负荷、二氧化硫浓度历史曲线得知,进入5月份后,机组负荷、二氧化硫浓度均达到机组设计最大值,且存在配煤掺烧现象。
(六)真空皮带机
检查A、B真空皮带机磨损、漏真空严重,运行在-45kPa左右。
(七)石膏旋流器
对石膏旋流器检查,测量底流密度约1300kg/m3,且底流浆液呈柱状流下。4月28日,检修对A、B旋流器沉砂嘴进行更换,更换后,旋流效果不理想。
(八)运行调整
因吸收塔浆液起泡严重,经运行人员反映,采购的消泡剂消泡、抑泡效果差。塔内存在大量起泡,影响运行调整。
因石膏晶体过小,判断其在塔内反应不从分,塔内气泡及惰性物质影响其反应。从提高吸收塔浆液液位并增加浆液停留时间进行调整。因浆液起泡,造成虚假液位,提高液位存在浆液倒灌风险,且大量泡沫存在浆液中,造成密度计跳变,影响运行调整。5月31日将2号吸收塔浆液导至事故浆液箱1.7米,6月11日,将2号吸收塔浆液导至事故浆液箱1.5米。
四、控制措施
(一)脱硫工艺水采用消防水,降低吸收塔浆液起泡风险。
(二)在石膏脱水异常时期,尽量避免配煤掺烧,降低脱硫入口二氧化硫浓度。
(三)通过运行调整(液位、密度、停留时间等),提高浆液反应能力,增大石膏晶种大小。
(四)更换A、B真空皮带,提高真空度。
(五)对石膏旋流器进行综合检查和分析,提高分离效率。
(六)待1号机组启动,将2号脱硫吸收塔浆液导至1号吸收塔。
(七)紧急采购消泡、抑泡性能好的消泡剂,消除吸收塔浆液中泡沫,便于运行对液位调整。
(八)项目部要保证石膏外运工作,避免胀库和出现环保事件。
五、结语
在整个脱硫反应过程中,石膏晶种的形成和生长受石灰石粒度、浆液PH值、杂质、工艺水质量、氧化风量、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参数控制不当,往往会生成层状、针状晶体,进一步向片状、簇状等发展,因其粘性大难以脱水,如亚硫酸钙晶体,石膏晶体应为短柱状,比前者颗粒大、易脱水。另外,如电石渣、粉尘等颗粒小的物质游离于石膏晶体之间,堵塞水分脱出通道,也会使水分难以脱出。
参考文献:
[1]刘璐.湿法脱硫石膏脱水困难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广东化工, 2017.
[2]郭士强.简述湿法脱硫石膏脱水困难的原因和控制措施[J].江西化工,2020.
[3]雷晓强.湿法脱硫运行中石膏脱水困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J].中外企业家,2013.
[4]沈健.脱硫石膏脱水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J].中国电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