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周
广西电力线路器材厂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宾阳县530409
摘要:文章从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的技术优点出发,介绍了该系统生产非预应力电杆、预应力电杆的工艺过程,分析了系统改进方法和成果,希望在今后的生产中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自动泵送喂料系统;技术优点;预应力电杆;工艺改进
电杆生产期间,喂料就是在电杆成型模具中加入混凝土的过程。传统喂料方式是打开上半模,放入钢筋龙骨,在模具上方设置混凝土槽、喂料管,将混凝土灌入下模;然后关闭上半模,利用离心旋转机离心后成型。该喂料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混凝土容易渗漏,会浪费混凝土原料,造成车间环境污染。随着技术改进,自动泵送喂料系统出现,以下探讨了该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1.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的技术优点
1.1 改善生产环境
应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改变了传统开模喂料的生产方式,先把钢筋龙骨放在模具内,然后对模具拼装固定,最后系统运行、泵送混凝土,不需要人工下料,也不会造成混凝土渗漏现象,车间生产环境改善。
1.2 提高产品质量
应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先合模、再喂料,模板出入口没有残留的混凝土,可减少跑浆问题。而且,系统运行依靠计算机控制程序,下料参数更加精准,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1]。
1.3 降低生产成本
应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生产成本降低表现在:①混凝土凝固后,容易脱模、清理,可以减少人员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人均出杆量;②减少了混凝土因渗漏造成的浪费,原料成本降低;③模具和泵送系统的损耗更小,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运维养护成本。
2.利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生产非预应力电杆
利用该系统生产非预应力电杆时,电杆的外观、钢筋位置、力学性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均满足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介绍如下:第一步,电杆骨架焊接完成,在模具内表面涂抹脱模剂,将骨架放入模具内并合上模具。第二步,使用计量小车运载模具,调整位置促使泵送管进入模具内,泵送管前端和模具前端相距30cm时,小车停运并后退;启动泵送系统,混凝土喂料,同时小车运载模具后退,直至喂料量达到设计要求,此时泵送管退出模具。第三步,喂料完成后,将模具吊装至离心机上,离心成型后放在养护池内,进行蒸汽养护。
和传统生产工艺相比,应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的工艺有明显区别。传统工艺下,要打开模具,在下半模放入钢筋骨架,泵送混凝土,离心后进行蒸汽养护。该系统生产时,将钢筋骨架放在模具内,合模后泵送混凝土,最后离心成型并蒸汽养护。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工艺喂料时模具是上下分开的,自动泵送喂料时模具是一个整体[2]。
3.利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生产预应力电杆
非预应力电杆中的骨架是焊接形成的,预应力电杆内部的骨架是绑扎固定的,泵送混凝土时容易出现移位现象。利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生产预应力电杆,生产过程介绍如下:第一步,锚固预应力钢筋,绑扎架立圈、螺旋筋、预应力主筋,然后模具内表面涂刷脱模剂,放入钢筋骨架后合模张拉。第二步,使用计量小车运载模具,调整位置促使泵送管进入模具内,泵送管前端和模具前端相距30cm时,小车停运并后退;启动泵送系统,混凝土喂料,同时小车运载模具后退,直至喂料量达到设计要求,此时泵送管退出模具。第三步,喂料完成后,将模具吊装至离心机上,离心成型后放在养护池内,进行蒸汽养护。和传统工艺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工艺是先浇筑混凝土,再合模,最后张拉预应力钢筋;使用自动泵送喂料系统先合模,再张拉预应力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
值得注意的是,喂料过程中,泵送管前端距离模具前端6m左右,管道呈悬臂状态,在重力作用下会下垂,甚至接触到底部骨架,形成摩擦、移位等情况。对此,规范标准中指出:除了采用滚焊骨架以外,纵向受力筋均要设置架立圈。传统生产工艺中,架立圈、主筋、螺旋筋必须绑扎牢固,然后再进行预应力张拉、浇筑混凝土,能避免主筋位置偏移。利用自动泵送喂料系统时,张拉预应力钢筋能处于设计位置,后期泵送混凝土时,泵送管道穿行在模具和骨架中,混凝土向四周扩散,不会影响钢筋的位置。此时,架立圈不再具有支撑作用,反而会影响预应力电杆的成型[3]。在车间生产中,以不同规格的预应力电杆为例,长度分别是10m、12m、15m,生产中均未设置架立圈。依据标准检测保护层厚度、力学性能,结果显示主筋布设均匀,各检测项目均满足要求。
4.系统改进方法和成果分析
4.1 存在问题
如下图,是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其中1指的是混凝土料箱,2是输料泵,3是出料管,4是出料管头,5是大头端模,6是小头端模,7是台车,8是成型模的上模,9是成型模的下模。该系统厂家只提供基本参数,实际应用时常出现堵管、小头泵料不足、泵管头磨损过快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杆车间不断试验、分析数据,制定了改进方案。
图1: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2 改进方法
对该系统的改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泵送喂料将混凝土从泵管输送到钢模,混凝土的塌落度大小,直接影响泵料速度、产品质量、是否堵管。通过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宜车间生产的配合比、混凝土塌落度。
第二,依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参数,调整泵送设备的运行参数,从而减少堵管、小头壁薄现象,提高产品质量。
第三,厂家配置的泵管头出料阻力大、摩擦力大,需频繁更换,一般生产270节电杆就要更换一次,会造成小头壁薄缺陷。经研究,在泵管头焊接特殊材料,并改变泵头的出料方向,出料阻力减小,可实现喷射出料;混凝土对出料管头下沿的摩擦减小,管头不易磨损[4]。
第四,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采取措施有:①调整班组上班时间,保证泵料连续性,减少停机时间;②加装顶升平台,减少桁车往返频率,提高吊运效率;③加装自动抓勾装置,减少人工挂钩时间,提高吊运效率。
4.3 成果分析
对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进行改进后,获得2017年公司技术改革成果一等奖。第一,产能方面。传统喂料方法每天生产140节,市场标准是240节,改进后能生产420节。和市场标准相比,每天生产量增加180节,按照每节3000元计算,提高产值为每天54万元。第二,降耗方面。系统改进后,新型出料管头生产2200节电杆更换一次,减轻了维护工人的工作强度,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质量方面。传统喂料方法中,每生产1000节电杆,漏浆、小头壁薄缺陷有5节,系统改进前为8节,系统改进后为0.2节,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电杆生产过程中,应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能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非预应力电杆、预应力电杆中的应用,其中预应力电杆生产工艺中不设置架立圈,也能满足各项检测项目的要求。针对系统设计存在的缺陷,改进后能提高产能、降低能耗,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可以在车间生产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玉魁.应用混凝土自动泵送喂料系统生产无架立圈预应力电杆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8):31-32.
[2]朱宗河,张华.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弯曲及纵裂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16,25(5):78-79,99.
[3]贵州长通集团有限公司.一种电杆钢筋骨架预应力张拉固定工装:CN201920447670.6[P].2019-12-27.
[4]张英培.通过张拉机精准化改造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质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5):1393-1393.
作者简介:杨周(1981-),男,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作:电力电杆制杆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