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万红
大唐清苑热电有限公司
摘要:按照建设清洁电厂和智慧电厂的要求,铁路煤的计划、发运、调拨、接卸和库存管理是发电企业燃料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发电企业在对铁路计划、装卸和到发的信息获取中存在巨大的信息盲区,发电企业不存在获取有效铁路信息的渠道,再或者获取成本高昂,获取流程繁琐,且获取数据的时效性差,准确性低,远远满足不了发电企业燃料管理的基本需要。本文论述了大唐清苑热电有限公司如何使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直接获取铁路信息的方式,进而建立数字化管控平台来提高燃料管理智能化、降低燃料成本的应用和成效。
关键字:铁路信息;智能化;降本增效;实时获取;全厂共享。
1、前言
大唐清苑热电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装机容量2*300MW,日均耗煤量0.7万吨。作为京津冀区域内的主力发电企业,大唐清苑热电有限公司早在2018年就基本实现公转铁,公司来煤的90%已经由铁路运输来完成,主要煤源地包括晋中、阳泉、井陉、轩岗、张家口及内蒙区域。目前厂内火车煤主要接卸设备包括一条重车铁路线、一条轻车铁路线、一台翻车机及配套的轨道衡和采样机,最大接卸能力为每日120车。主要存储设备包括两个球型储煤仓(每个容量4.5万吨)、两个筒仓(每个容量0.8万吨)。要保障燃煤供应,在接卸和存储能力、铁路运力等因素的限制下,周密计划和精准调运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但是在目前的铁路大网中,只有发货人才能从铁路直接获取有关的铁路信息,作为收货人的发电企业只能被动等待车皮的到达。如果发电企业需要获取铁路上的有关装运信息,需要频繁的电话或者现场询问,这对发电企业采购计划的落实、接卸准备、取送车皮和调配库存都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建设智能化燃料管理系统就缺少了数据来源,必须要借助人工录入才能将外部信息导入厂内的“燃料管理三大项目”,达不到智慧燃料管理的目标。
为此,大唐清苑热电有限公司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从解决铁路信息入手,引入外部数据资源,着手将铁路煤炭的调运管理转向建设数字信息管控平台的轨道上来。
2、信息是实现数字化管控的基础
2019年底,大唐清苑热电公司开始引入云煤网的“云到铁运信息查询系统(TDS)”,由传统上被动获取铁路信息转向主动获取铁路调运信息。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就是价值,信息就是财富”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大多数人对信息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信息仅仅是解决一个“知道”的阶段,其实信息缺失本身就是现存问题的源头,获取高效、准确的信息,就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
当今世界上社会分工的要求决定了大大小小的单位都面临着对内协作和对外合作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内协作需要通过内部的“三大项目”系统和各类办公管理系统来实现,同样对外协作中,也要能够及时获取外部协作单位的信息,才能做到统筹兼顾,协同一致。
铁路火车煤的调运中,需要协作的单位包括矿点、供应商、托运人、发站点、铁路站货调等多个部门。因为发电企业作为铁路运输的末端的收货人,只能在货物到站的时候被动的获取到站信息,若需要获取其他信息(如:货物当前位置、货物上站装车发运情况等)需要通过其他协作单位间接获取。这个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延迟性就会影响发电企业调度火车煤的执行效果。然而这种层层传递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讲,都是发电企业的燃料管理部从供应商和矿点上通过电话询问的形式获取,再报给公司内部其他相关部门,然后再人工录取到燃料管理的“三大项目”里。这种方式下,往往出现漏报、漏填、错报、错填的情况。另外,发电企业也没有办法来确定矿点信息的真实性,造成燃料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基于铁路装车后的不可逆转,发电企业对供应商/托运人在铁路装车前的计划信息、请批车信息和装车时间信息都是非常渴求的。在铁路发运后,对于已经发运的货物,具体位置、何时到站同样非常关注。
云煤网开发的“云到铁运信息查询系统(TDS)”,基于特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收货人和铁路到站的绑定,将铁路部门的原始数据转化成为企业提供实时铁运信息数据的一个云端平台,通过平台,将到站点为绑定到站点的该收货人有关月度计划、请车批准、装车跟踪、到站信息、卸车查询、位置查询等信息,作为一个作业数据链条,完整地呈现在电脑终端上。为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系统还包含了移动APP端,这样让发电企业的燃料管理人员和各相关部门能够实时掌握铁路到发的信息,彻底解决了之前对铁路到发信息的盲区,也为全面实现铁路煤炭的数字化管控奠定了基础。
3、建立以铁路数据为基础的数字信息管控平台(TDS)
数据的获取只是智能管理的第一步,大唐清苑电有限公司燃料管理部与云煤网技术人员联合设计,共同探讨,在铁路数据的基础上,又深度设计了云到铁运调度管理平台。平台主要包括:现场业务调度系统、无人值守轨道衡系统、数据监测系统等三部分构成的铁路煤炭数字化管控平台。
3.1现场业务调度系统
通过云到铁路信息查询系统,将已经装车的火车车皮信息提前导入燃料管理的“调度中心” 系统,用以后续的数据匹配,同时作为采购合同核算的数据来源,改变了过去必须等到车皮进厂才能获取到站进厂作业车辆信息的模式。
场内现场作业人员通过信息的提前获取,通过新开发的手持式调车系统,在移动端自动安排重车线、空车线,并通过移动端直接下达执行指令。实现空车牵引、重车牵引、取重、对位、卸车、排空、送空等的实时调度以及状态显示,方便发电企业内部的接卸作业。
现场作业APP发布现场调度指令,包括不局限于:进重车的指令、翻车机作业指令、分配重车道、排空车指令、排重车指令、计量准备指令等,接受现场作业人员反馈的工作状态、数据等,可以实现现场业务流程调度、信息展示、数据收集全覆盖。
现场作业APP根据现场不同的作业人员分配不同的作业权限,不同的岗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指令的及时处理。
3.2无人值守轨道衡管理
基于铁路货运的数据信息,结合厂内的轨道衡计量管理,通过系统关联完成对接,实现数据同步处理。
原有的轨道衡计量系统,只能计量出某一个车皮的重量,但无法分辨出该车皮的归属。TDS系统可以通过轨道衡识别出来的车号,自动与云到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合同单位、托运人信息进行匹配(供应商、托运人可通过云到既有的服务将合同单位等信息初始化,减少人工录入环节),核验供应商、发运点、车皮号和轨道衡数量,这样就自动生成数据流,同时数据共享给其他部门人员查看。
3.3数据实时同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
数字化信息管控平台上线后,各级管理部门从被“听报告”转变为“看实况”,实现数据不落地,为企业科学化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实时收集铁路系统的数据、现场的实时工作状态、作业看板等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报送。针对实际业务流程,结合现场应用场景和平台上积累的服务数据,包括不限于发货人的相关数据、到站车次等数据、现场作业的数据,最终经过加工处理,分析统计,汇总后进行可视化的展示,以便决策应用。
4、数字化管控平台应用的效果
4.1提高了铁路煤炭的调运能力,提高了公司铁路煤采购的计划兑现率
通过铁路查询系统,可以准确预知发货点铁路车皮计划的调拨能力,预判发货点的供应能力和计划执行能力,通过对各个发运点计划兑现率的考核,提高了各个站点的计划执行力。数据显示,TDS系统上线后,大唐清苑热电的计划兑现率由原来的15%上升到38%。
4.2通过预判各个矿点的车皮保障能力,提高了厂内的接卸效率
通过每日请批车的信息,可以准确判定现场装车的情况以及发货点的车皮调拨能力,为发电企业接卸赢得了时间,让发电企业接卸车的组织更加快捷有效。
4.3有效降低发电企业燃煤的库存成本
通过每日的装车情况,可以促进库存货物的降低,因为铁路在途物资就是流动的库存,从而可以来降低库存成本。
4.4提高厂内卸车作业的效率,进而提升了接卸能力
通过在途和到站信息,来准确判定车辆到达的时间,做好接卸准备,提高厂内的卸车能力,为公转铁提供巨大的空间,同时减少或者避免铁路延迟费用。数据显示,TDS系统使用后,每月向铁路部门缴纳的铁路延迟费降低了40%。
4.5提高了发电企业作业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数字化管控手段的使用,规避了过去信息的层层传递,信息在系统内实现互联互通,各个作业单元同时围绕信息展开厂内作业,必然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总之,互联网时代,信息就是价值,信息就是财富;信息不仅仅是知道的问题,信息还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