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配网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1期   作者:马世旭
[导读] 提高电力工程配网的技术是我国配网电力工程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我国配网电力工程实施的重要方向。
        马世旭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 青海海东810700
        摘 要:提高电力工程配网的技术是我国配网电力工程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我国配网电力工程实施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提高配网技术的可靠性,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网技术;可靠性
        前言
        配网工程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其可靠性是整个配电网络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配电网工程技术的可靠性除了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帮助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对配电网工程技术进行持续的可靠性研究,以有效提高国家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提高电网部署网络的效率。
        1、严格落实停电计划预算式管理
        1.1 精打细算各类停电计划作业,统筹考虑年度检修、技改、基建、用户及市政工程等项目,确保实现“停电次数最少、停电时户最优”的目标,针对巡视发现隐患和缺陷,在不扩大停电范围的前提下结合计划作业开展消缺工作。
    1.2 强化施工检修作业,施工单位合理优化施工时序、编制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停电、施工、送电等环节已算定的工程量,申请停电时间,运维单位及时上报调整完善转供电、运行方式,做到“能转必转”,确保停电次数、时户数最优。
   1.3 严肃停电计划审批制度,计划停电超过200时户数以上的由区公司分管领导完成审批,400时户数以上海东公司分管领导完成审批,600时户数以上的由省公司设备部每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审批,未经审批的工作原则上不得纳入停电计划范畴。
        2、强化配网运维管理
    2.1 落实设备“四定”管理责任制,加强配电网运行状态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对线路运维状态分析,制定设备巡视、设备检测、隐患排查计划。
    2,2 加强用户侧管理,对新接入的高压用户严把验收关,对用户隐蔽工程、设备试验环节实行旁站管控,确保新装用户零缺陷接入;对已接入的高压用户,要求用户每2年做一次预防性试验和开关传动试验。
    2.3 推进用户分界开关加装,规范保护定值整定工作,降低用户故障对配网线路的影响。
    2.4 常态化开展缺陷隐患排查治理,利用带电检测装置对线路设备、环网柜和配电室开展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隐患并分类汇总,制定整改措施和消缺计划。
    2.5 压降故障跳闸,持续开展“一跳闸一分析”及故障报修深度分析,找准故障发生的真实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近期管控措施及长期改造方案。
    2.6 严格管控停送电工作,统筹做好停送电时间控制,提前安排操作人员、拟写操作票、受令操作,工作负责人及工作班成员提前至少30分钟到达现场,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运维班组在30分钟内完成许可工作,保证许可及时率,确保有效施工时间;工作终结时间前1小时通知运维班组做好恢复送电操作准备,确保复电操作与工程结束时间的衔接,缩短停电时间。
    3、提升不停电作业专业化水平
        3.1 加快配网不停电作业队伍的建设,组织青年员工参加带电作业培训取证工作,通过零购、成本、租赁项目实现10kV绝缘斗臂车、不停电作业工器具全配置。
        3.2 大力推广不停电作业,在业扩、消缺、抢修等涉及用户类的工程项目和所有架空线路类工程项目中,全面开展不停电作业检修;充分利用好电源车等现有装备,按照“先转供,后带电,再保电”的原则,综合运用负荷转移、带电作业和应急供电等技术,全面压降计划停电。


        4、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及应用
        4.1 加快推进配电线路自动化覆盖工作,落实项目资金,确保新投线路配电自动化功能的同步覆盖。
        4.2 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做好终端日常运维工作,保证系统与现场一致性,常态化开展配电自动化线路故障分析,不断优化馈线自动化定值配置,提升馈线自动化成功率。
        5、完善基础台账,深化数据分析
        5.1 加强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治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PMS单线图管理机制,确保可靠性系统、调度系统、PMS系统等数据与现场实际保持一致,精确统计、核算用户的停电时户数(按照计划停电、故障停电、临时停电三种类型)。
        5.2 确保停电时户数的可预测性,推动实现停电事件事前预控,提前对停电影响范围以及因停电引发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停电计划的时户数。
        6、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
        6.1 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生产运行实际,将配电网网架薄弱问题纳入“问题库”统一管理,逐条对应配套项目,列入“十四五”配电网规划。
        6.2 深化网格化规划应用,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功能定位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需要,科学划分各单位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制定适宜乐都城市、农村地域差异化电网结构和建设标准,增加单环网、双环网线路占比,提高线路“N-1”通过率。
        7、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7.1 加强项目源头管控,统筹技改、基建项目,从设备全寿命管理出发,避免大拆大建、重复建设、重复停电,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7.2 加强施工计划管控,严格按“能杆下做的,不在杆上做”、“能停电前、送电后实施的不纳入停电施工内容”的原则,及时反馈工程受阻、电缆敷设困难等约束施工进度问题,采取沟通协调、增加施工力量等有效措施降低影响。
        7.3 强化工程质量管控,在项目实施阶段,加强物资、项目实施各环节的协同配合,按节点推进工程进度,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工程移交流程,确保施工质量,杜绝配网工程施工质量引起的故障停电。
        8、完善供电可靠性管理队伍和指标评价体系
        8.1 明确管理职责,配备兼职或专职供电可靠性管理人员,做好停电计划管理、基础数据维护、数据核查及指标管控等工作。
        8.2 构建可靠性指标体系,参考相关技术标准,结合电网实际,与配网运维、建设改造、停电管理、抢修处缺等实际业务挂钩,有效评估设备网架现状及运维管理情况,指导各项工作开展;按照可靠性指标情况,做好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定期做好通报,为指标提升、投资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9、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如何保证配电网工程的顺利开展与居民用电质量关系联系十分紧密,同时也是整个用电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要求。电网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的日常用电安全,技术水平的稳定提升能够促进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朱炜.配网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通信电源技术,2019(5):285-286.
[2]卞许兴,苏达.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40+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