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志1 刘曼春2
(1.长沙航天学校 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现阶段,应用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切实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及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最终使双师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让双师型教师的人才优势作用发挥到最大,促进学校专业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企业;双师型;建设
引言:
打造应用技术类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何基于应用技术类现有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就如下进行探讨。
1“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体层面。“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学校在招聘个体“双师型”教师时,应当要求他们具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第二,群体层面。“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其中包括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学科带头人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专任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具备较强的整合校内外教学科研资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
2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在深度校企合作背景下,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作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建立教学、管理、就业联系的新型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实现双元育人、共建机制、共享资源、共建专业、共育师资、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以此实现学校、企业、学生这三方面的共赢。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下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学校和企业的必然途径,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应用技术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3.1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证书获得、企事业实践锻炼的途径都是教师自身去努力争取来的,而多数青年教师、新引入的高学历人才等并没有很多的企业或行业渠道,企业也没有培养人才的法律义务。现有教师出去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等实际上很难实现。因此管理者需要提供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制度保证。如果没有政策、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培养机制上的障碍就无法扫除。
3.2缺乏健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第一,政府层面。尚未制定关于“双师型”教师形成和发展的支持政策,从而难以明确“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第二,职业院校层面。由于职业院校自身原因,还尚未真正构建与“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有关的规章制度。第三,行业企业层面。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行业企业并没有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同时尚未意识到行业企业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所以,这些行业企业始终不愿意与职业院校进行深度合作。
4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策略
4.1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综合水平
应注意青年教师在职期间的学历层次提升。学校应启动相应的培养工程,结合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制定系列方案、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学校期间,进行学历层次的提升,并且,根据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项目,从青年教师中选出优秀人才去到国内外参与合作研究或是访学进修,使学术交流渠道不断拓宽,进而促使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可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导师制”培养计划,在做好岗前培训的前提下,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安排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进行“以老带新”。实行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等制度,将青年教师分期分批送到行业、企事业单位进入生产第一线、参与工程实践,从而实现“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学校针对职称申报,要根据青年教师的具体表现和实践情况,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采用帮扶措施,更为全面地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其职称晋升奠定良好基础。
4.2多渠道聘用,加强校企合作
为专业教师培养提供丰富的渠道,提倡“走出去”,也欢迎“请进来”。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为校内教师提供“走出去”的实践场所,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实践经验反馈回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更贴近。“请进来”是指在聘用人才时,除了高学历的理论水平高的人才以外,也需要敢于引入校外兼职教师,让企业高管、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等真正走上讲台,设立企业课堂、高端讲坛等,使之真正成为“双师型”队伍中的重要部分,而不仅是空有头衔。同时,培养或引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并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有计划地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和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的专业问题,并把企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在整个环节中,校企双方应加强协商、全力互助,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4.3制定科学的监管、评定和激励机制
首先,职业院校应当将参与技能实践作为专任教师晋升的一项硬件要求,若专任教师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这些专任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其次,职业院校应当构建相关的考核制度,重点放在实践项目上,让教师积极地投入其中,这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最后,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双师型”教师探索教学的热情,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些教师能够释放无限活力,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进程。
4.4科学规划教师成长方向,促进教师发展
职业院校应针对学校教师群体制定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划,科学安排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计划,在教师的入职培训和职后培养阶段渗透该理念。同时院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定分专业的详细双师型教师考核方案,鼓励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外,院校在职称考核、薪资分配方面逐步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给与教师外部激励,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结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需要学校发力以外,还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多方面配合。随着校企合作的推进以及产教融合深化,企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要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展开又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与支持。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就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分配三者的利益展开,积极探索学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于芳.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路径探究[J].教师,2017(5)∶126.
[2]邵建东,徐珍珍.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问题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03).
[3]崔发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07):62-68.
作者简介:刘才志(1977—)男,湖南新邵人,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数控教学;刘曼春(1978—)女,湖南新邵人,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校中厂、厂中校”平台 的中职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