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职学生SEQ意识养成的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徐胜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徐胜 王滟
[导读] 摘要:人才培养内涵包含知识、能力、素养,素养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学生的内生行为,是人才培养的痛点和难点。文章针对素养培养过程中缺少教学资源载体的现状,给出了建设素养教学资源的方法和路径,实现了隐性素养——外在行为——显性素养——行为固化的培养目标。

                                                              徐胜  王滟
                             (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人才培养内涵包含知识、能力、素养,素养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学生的内生行为,是人才培养的痛点和难点。文章针对素养培养过程中缺少教学资源载体的现状,给出了建设素养教学资源的方法和路径,实现了隐性素养——外在行为——显性素养——行为固化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学生;SEQ意识;教学资源建设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awareness of SEQ
                                                                  Sheng Xu,Yan Wang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 China)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cludes knowledge,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Quality cultivation is a subtle process, an endogenous behavior of students, and a pain point and difficul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view of the lack of teaching resources carrier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cultiv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paths of constructing literacy teaching resources, and realizes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implicit literacy external behavior explicit literacy behavior solidifi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EQ consciousness;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引言:
        2019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突出问题导向,力图破解职业教育痛点问题,《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1]。上述任务达成的关键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中提出,人才培养内涵包括知识、能力、素养,而知识、能力是人外在拥有的状态,具有工具属性,而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体现,具有社会属性。素养包含着知识与能力,但不能够逆向证明,也就是知识与能力并不代表着有素养。
        安全(Safety)意识、环境(Environment)意识、质量(Quality)意识(简称:SEQ意识)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是“双高计划”高质量人才素养的核心内涵。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就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上述核心素养,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进行了实践探索,但鲜有文献从教学资源角度,研究构建SEQ意识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针对素养培养过程中缺少教学资源载体的现状,给出了建设素养教学资源的方法和路径。
        一、SEQ意识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SEQ意识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SEQ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许多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但是落到实处的措施、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是通过在实训场所张贴标语、实习实训课上教师只言片语、碎片化的说教等方式,学生往往转头就忘,没有入脑入心,效果较差。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教学工作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来看,显然,SEQ意识教育的有效性较低主要原因是教学资源建设不足,没有系统化、教材化、课程化,没有和专业课程相融合,SEQ意识教学资源的建设迫在眉睫。
       (二)加快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需要
        SEQ意识素养需求随处可见,工科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学生具备这三类意识,在许多企业用人标准中,往往对应聘人员专业能力水平不是最看重的,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其中SEQ意识是职业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最重要的载体,是核心素养能否实现的最关键途径[2]。SEQ意识的养成一方面要依靠专门的课程,另一方面,要将SEQ意识要求和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实习实训相融合,通过每个任课教师来不断加强学生对SEQ意识的认识、理解,使其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教学内容标准化的需要
        教学资源指向比较广泛,通常包括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视频等内容。从教学活动的运行机制来看,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想将知识、能力、素养等教学内容传递给学习者,就需要将内容标准化,这样传授者也便于把握,能够实现共同的培养目标。
        二、SEQ意识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途径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安全(Safety)意识、环境(Environment)意识、质量(Quality)意识在每个专业都有自己本专业特定的内涵,具体内容相互也有一定差异。高职院校各专业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SEQ意识需求,来提出本专业SEQ意识知识点、技能点,所以制订本专业SEQ意识教学标准时候,要成立校企合作的SEQ意识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邀请专业服务面向的岗位群相关企业主管安全的企业领导、车间主任、工程师等人员参加,从工位岗位出发,分析该岗位涉及到的工作任务,再分析工作任务中SEQ意识需求点。岗位SEQ意识要求分析表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SEQ意识要求分析表
    
       (二)点上示范、面上推广
      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在6-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挑选1-2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校企各安排1名教师组成SEQ开发团队,分工合作,协同推进。企业人员负责整理安全意识要求点S(S1、S2......Sn)、环境意识要求E(E1、E2......En)、质量意识要求Q(Q1、Q2......Qn)。校企教学团队按照工作岗位任务的需要,共建符合生产标准的教学资源,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在每个课程单元,在SEQ意识要求点中选取若干进行组合,形成对应的相应课程单元n的SEQ意识融合点,并按照岗位在SEQ意识方面的标准动作,制作微课、动画等学习资源,供学生参照学习使用。SEQ意识教育融合矩阵表如表2所示。
            表2 SEQ意识教育融合矩阵表

        (三)创设情境、内化于心
        诠释情境教学价值是一种打破学科知识之间边界,以专题为教学单位,借助围绕专题的行为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3]。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育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4],教学场所环境的建设在SEQ意识的培养中起到支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带领学生定期地到大型企业的车间实地学习,请企业的安全专家、品控专家现场讲解,了解企业的工作要求和规范。另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中来,在环境布置、实验设备指导手册、实训场所管理制度等方面,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让学生进入到实训场所后,立即感受到SEQ意识的要求,在开展实验时,动作、步骤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实施,SEQ意识入脑入心,最终外化为日常自主行动。
        三、结束语
        通过教学资源建设,能够使得高职院校SEQ意识教育系统化、标准化,和专业课教育同向同行,校企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自然会增加学生的认识、体验,提升了学生的隐性核心素养,才有可能不自觉地体现出良好的显性素养,获得更多的发展契机和更大的能力提升,这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达到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九部门. 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Z]. 教职成[2020]7号, 2020-09-16.
       [2]. 曾春霞, 何涛, 洪礼章.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化工时刊, 2019(9): 49-52.
       [3].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 172-178.
       [4]. 张旭刚.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28): 59-65.
        作者简介:徐胜(1980.06—),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网络化控制、网络拥塞控制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南通职业大学校级课题“基于产教融合平台高职学生SEQ意识养成机制及路径研究”(2018-SEQ-01)资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