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福存
阳谷县侨润联校希望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必要的,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有效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其中,并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学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学方略具有针对性,以此让生吸取优良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此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情境
引言
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开始追随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更加注重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也能树立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并且将来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甚至推向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与氛围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要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与氛围,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阔、形象、轻松的场景让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主要是从空间情境、课堂导语情境、音乐情境、影像等文化情境的创设入手。
例如:在教学《树和喜鹊》这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精彩的导语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喜鹊的叫声,让学生通过倾听猜猜这是哪种鸟的叫声,并通过讲解“喜鹊叫,喜事到”的中国谚语,让学生了解喜鹊身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在朗诵课文的配乐选择上,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不失为一种文化的沁润。这样的教学,给学生营造了生动且轻松的氛围,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呈现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方式要多样化,例如: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拘于背诵、默写诗文,让学生演一演、唱一唱,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热情,对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有促进作用的。
3在文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汉字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就需要在汉字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使学生通过文字,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记忆力。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汉字,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要在生字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理解,感受文章大意;同时要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
4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要想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形式来实现,学生在反复诵读期间提高学生自身学习与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我国经典传统文化形成一定了解。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期间更好地把握经典国学之中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思想与内容,这不仅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一定了解,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还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传统文化要想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同时将将传承国学经典、践行《弟子规》贯穿于日常教学与生活之中,这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在经典诵读中的有效渗透,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与思想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在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组织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真正让学生将其中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举止规范牢记于心,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各个班级还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化的“感恩”体验活动,例如,我校在养成教育期间就积极组织了“一日爱心班长”、“揖身圆、拜恭敬”等活动,通过这一形式来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换位体谅,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学生构建出浓郁“儒雅”的诵读氛围,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经典诵读效果,还能有效发挥出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养成教育效果。例如,《庄子》中的《骈拇》就有提到“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具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这一国学经典主要讲述的中心思想就是“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专心”,对于学生养成教育意义非常,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通过分组竞赛诵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诵读期间更好地把握其意义与内涵,这不仅能够有效让学生接收到传统优秀文化滋养与教育,还能帮助不同层次学生产生成功喜悦与乐趣。
5在实践活动中继承与创新民族的传统文化
老师要给学生创建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并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构建一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深入思考,并深刻地感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例如:在学校研学中让学生走出去,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历史名人和遗迹等,还可以访问民间手艺人,了解传统文化,让家乡的传统文化放异彩,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文化实地进行实践体验,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借助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三观正确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和传播科技突飞猛进的当前形势下,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结构都构成较大的冲击。在青少年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单纯追求西方文化,忽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等。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迫在眉睫。而语文学科具有传播传统文化的特殊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乔洪伟.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62.
[2]高志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9(11):98-99.
[3]张文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1):10-11.
[4]杨生举.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J].才智,2019(28):5.
[5]靳亚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浅谈[J].科技风,2019(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