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任平
广西省桂林市平乐县张家镇榕津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被推行之后,教师的授课观也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变换,除了仍旧十分注重知识内容的教授之外,也更加关注学生总体素养的培育,语文科目是小学时期的关键内容,与此同时,阅读教学作为培育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之一,得到的重视度也在增高。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授课作为出发点,首先探究其中课程导入环节的关键意义,继而分别从多个维度、不同层次探讨当前较为常用的导入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导入策略;低年级
引言
最近这些年,小学语文教师也愈来愈注重阅读教育,特别是一些低段的年级,由于学生的年纪还不是很大,思维、意识都处于成长的时期,并且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的汇聚于授课活动之中,因此也成为了教师更为关注的部分,怎样才可以增强小学低段年级的阅读授课成效,也成为了当前教师们极为重视的内容。在这种形势之下,阅读教学导入也随之得以运用,并且展现出的成效也十分全面,可见对此项内容予以探究很有必要,下文将予以简要论述。
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授课活动导入阶段的关键意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阅读课堂授课中,有效的导入将会是一节阅读授课成功的根基和保障。作为授课活动的关键构成内容,导入对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小学低段阅读教育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借此来点燃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使一堂阅读语文课“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更好地培育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授课活动导入策略探究
(一)资料导入法
其实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阅读课文,都有着一定的背景,这种背景有可能是写作背景,也可以是作者背景,或者是环境背景等等,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授课期间,便可以将此作为突破口,继而完成小学低段年级的授课导入,从而让学生快速的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在阅读时候也更为容易予以理解。例如,在阅读“大禹治水”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关于大禹的资料,然后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先向学生讲解这部分资料,从而让学生对人物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此时在阅读文本时,便可以更加投入。
(二)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采取的方式就是“单刀直入”,在阅读授课开始阶段,直接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设定出一些任务,直接导入法的优势就是能够让小学生快速的明晰阅读目的,从而更为有针对的去完成阅读活动。例如,在阅读“曹冲称象”这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便可以对小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机智的小伙伴,他可以巧妙测量大象的重量,下面由同学们自己完成阅读,要保证读清字音、认清字形”。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带着目的完成阅读,从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三)故事导入法
从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特性来看,故事对于学生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能够马上就将小学生的注意力汇聚起来,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授课期间,也应当注重故事导入法的运用,详细来说,就是在课文课本内容的根基之上,实时的在加入一些小故事,来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致。
例如,在阅读“司马光”这篇文章之前,首先教师可以讲解一个司马光十二岁时斩杀蟒蛇的故事,这样一来小学生便会更加对司马光产生好奇,然后再去阅读课文,便会更加容易汇聚注意力。
(四)问题导入法
通过提出问题,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阅读授课内容导入策略,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小学生便会产生相应的疑问,继而就会想要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在开展阅读授课活动时,学生的专注力也将显著的增强。同样是以“曹冲称象”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提出问题:怎么才能够快速的测量一头大象的重量。此时学生便会兴致昂扬,愿意去阅读、去找寻答案,阅读授课的成效自然就会得以提升
(五)动手实践法
引领小学低段学生去动手实践,不单可以培育小学生的总体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所以教师也应当注重这一点,继而采取实践法来完成阅读授课活动的导入。例如,在阅读“找春天”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便可以在导入环节,引领学生画出自己内心中的春天,然后在完成课文的阅读,并对比课文中的春天和自己认识的春天有哪些相似点,这样一来,就能借助动手实践完成阅读教学的导入。
(六)情境导入法
有效的情境能够让小学生快速的融入至阅读氛围之中,与此同时,还可以激起小学生的情感,让其拥有一直身处阅读情境中的感觉,从而更为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提升教师的阅读授课效率,因此,教师也应当注重情境导入法,通过创建相应的情境,来让学生投入其中。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便可以寻找一些关于小兴安岭的视频,然后在阅读授课开始之前让学生观赏,借助于这种视觉冲击力的方式,便可以马上构建出相应的情境,此时,学生的阅读意愿也将会十分高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授课的成效也会事半功倍。
(七)演示实践法
针对一些特定的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采取演示实践法来完成阅读授课的导入,通过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为直接的观测事物内容,继而激起小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致。例如,在阅读“端午粽”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便可以准备一些道具,然后在阅读授课开始前,演示一些粽子的制作出方式,借此来点燃学生的阅读意愿,增强阅读授课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实际情况来看,良好的阅读导入,不单可以快速的汇聚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点燃学生们的兴致,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授课活动的成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明晰阅读导入环节的关键意义,继而依据阅读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制订出切实且又恰当的导入方案,运用最为适用的导入方法,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阅读导入的成效,保证语文阅读授课效果可以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所以上文对这部分内容实行了详实探讨,期望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谢丽清.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C].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46-247.
[2]邬宗保. 立足小学语文课堂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C].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16.
[3]严军卫. 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