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文
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大重要基础学科,小学学习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正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营造充满趣味性的积极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此氛围中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学习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必要性
当前教育事业进入到了现代化发展的阶段,落实教学改革政策成为各级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活动和方法存在的弊端,弥补教学存在的不足,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改革,是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应考虑的重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积极课堂氛围为带动力,可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不断激励学生和引导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不但可以降低学生对文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理解难度;还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养成发散性思维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将预先准备的教案一股脑地倾倒给学生,既所谓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在与教师配合过程中按照教师的设想回答,写出预设的答案,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处境被动,没有良好的交流;学生在被控制过程中,限制了想象力,在这样的死循环中,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长,也不利于形成较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更为重要,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出现,学生对社交、认知有了初步概念,在这个时期要培养学生构建自我价值体系,要对学生给予更多关怀,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报以耐心,而不是直接在学生思考时打断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用聆听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社交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约束力,不断地努力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培养积极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社交和情感能力得到发展。教师一味地追求形式,在语文课堂上只能带来相反的结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
(一)利用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作为奠定学生文学基础、使学生了解汉语言表达和应用方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他们在单一的知识讲解中很难形成立体化的认知,知识习得的效果不容乐观。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困惑,小学语文教师可选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共同作用,增强语文知识的直观性,带给学生多感官的冲击,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富生机和活力。以学习与“春天”相关的课文为例,教师可针对课文中对景色的描绘,为学生展示景色优美秀丽的春景图,还可播放小草发芽、花朵盛开、春雨绵绵的视频,使学生伴随着视频画面的变化转变学习情绪和态度,并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对视频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能在营造积极教学氛围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活力,使其在良好环境中理解课文。
(二)提高自身素养,营造课堂氛围
在构建课堂氛围之前,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努力学习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能够轻松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解决小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信心百倍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以健康的心态指引学生,学生才能够在和谐的课堂上专心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构建课堂氛围,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无论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听说读写能力,都会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使小学生学会融会贯通。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给学生讲故事,讲历史,讲民俗,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过去的情境,让小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满满的人文情怀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指引小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授课时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拓宽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组织比赛活动,创建轻松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尤其对比赛活动感兴趣。教师就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参加趣味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这种竞赛互动的方式,教师应根据课程计划,在一月、一周定期举行,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构建“积分榜”,打造学科文化建设,推动学生综合发展,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推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加快形成。此外,教师在构建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课程教育,利用多元化策略实施,打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比赛当中,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效率。
(四)利用生活元素整合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语文教学知识点与生活信息有关,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元化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发现其中的关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此外,教师应明确一点。情境教学与生活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情境教学即利用故事、案例、多媒体等方式,通过构建,还原文章背景,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享受,加强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眼界,此情境教学多数用于文章背景抽象,发生背景与学生观念不符,进而营造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主要利用文章中,与学生生活知识相连,利用案例、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关联中联想自身,进而提高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文章感受生活,提高学生个人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生活认知在此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势在必行,不仅能够唤醒小学生的学习意识,还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保障,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小学生多重感官的参与,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学周刊,2020(02):51.s
[2]张洪洋.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37.
[3]马良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求知导刊,2019(49):37-38.
[4]石光霞.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J].家长,2019(30):165.
[5]徐艳.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的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65.